第P08版:城事/综合
3上一版
 
贤良港海祭妈祖 延续千年
南门社区九旬寿星获3000元营养补贴
男子离家多日 家人心急求线索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年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贤良港海祭妈祖 延续千年
每年九月初九,北岸贤良港都举行隆重祭典仪式;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九月初九早上七点妈祖出殿至海祭台
海祭妈祖过程的表演,涉及大量民间舞蹈、音乐、彩饰艺术等
海祭仪式上,十八艘船连在一起,作为海祭神舟

N海都记者 林养东 李伟强 文/图

海都讯 每年九月初九是妈祖为营救渔民而献身的纪念日,在这一天,海内外妈祖宫庙的代表携虔诚信众,齐聚北岸贤良港“三炷香”海滨,举行隆重的“海祭妈祖”活动。

记者了解到,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已延续千年,由祠祭、船祭两部分组成。非遗专家介绍,这一习俗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研究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重要依据资料。在最新一批的省级“非遗”保护名录中,贤良港海祭妈祖也名列其中。

著名良港曾荒废 宋代有渔民自发海祭

贤良港位于湄洲湾北岸山亭镇,是闻名遐迩的妈祖故里。因贤良港面向湄洲屿,处湄洲湾出海口,宋代十分繁华,是渔民捕捞停靠的渔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出入商港,更是秀屿港、吉了港、太平港出海必经之地和莆阳陆地至湄洲岛必经之路。

不过,这著名良港也曾一度成为荒港。清顺治十二年(1655),朝廷施行海禁。顺治十八年(1661),“着沿海居民搬入离海二十里内居住”。贤良港因迁界而一度成为荒港,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复界,林姓族人才迁回原住地安居。

据介绍,秋季是海上飓风多发季节,在商船、渔船常遭不测的年代,渔民将平安的期望寄托于妈祖。自宋始,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忌日,渔民们在海边摆起供品,面海祭拜妈祖。至明清时,逐渐形成贤良港天后祖祠对妈祖春秋祭典的定规,即三月廿三举行“春祭——祠祭”,九月初九举行“秋祭——海祭”。随着时代传承,如今,每年也有来自海内外上百家妈祖宫庙的代表携虔诚信众参加海祭。

海祭妈祖中的祠祭于九月初九凌晨三点起,为妈祖作忌日祭,有道坛祭师多人,行庆净、进表、建坛、请圣、诵经等科仪。

船祭于上午九点连船举行,主祭者为宗族头首,船老大或礼生,参祭者为港中船民、渔民、商户及本地居民祭仪中对妈祖及圣父母行三跪九叩礼,献供及恭读祭文。莆田及周边地区的所有舟船都会在这一天前来朝拜女海神,构成了万舟朝拜的壮观场景。

保护出版书籍、画册:兴建妈祖故事一条街

非遗专家介绍,“海祭妈祖”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妈祖文化为契机,该项目将为莆田旅游事业的发展发挥作用。此外,因祭祀习俗所保留的大量民间舞蹈、音乐、雕刻、彩饰艺术,对保护民间传统艺术有重要作用。

不过,也有当地老人担心,近年来由于妈祖庙的大量兴建,庙祭妈祖成为祭祀妈祖的主形式,而海祭妈祖习俗渐趋式微,传承人亦渐断层,若不采取抢救性的保护措施,该俗随时都可能消亡。

记者了解到,在各方努力下,现已发掘了传统的妈祖故里颁布的《春秋谕祭》,即“春祭”三月廿三“妈祖回娘家”祭祀习俗和“秋祭”九月初九“海祭妈祖”的民俗活动。

此前制定的五年保护计划中,包括编辑出版《海祭妈祖祭典》等相关的书籍和画册,对青少年开展普及“海祭妈祖”传统习俗在内的乡土教材的教育等。计划在2019年建造妈祖36次朝廷褒封徽号牌坊,兴建妈祖故事一条街等。

(感谢莆田市非遗保护中心提供资料)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