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郑靓 实习生 庄沁冉
海都讯 “塑料紫菜”刚被辟谣不久,“塑料大米”又在福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中热传。昨日,记者多方采访证实,这又是一个谣言。业内人士直言,拿塑料做大米,是“亏本买卖”,且“塑料”根本冒充不了大米。
塑料颗粒比大米贵一倍
“这塑料做成大米的视频是真是假?”昨日,市民阮女士向海都官方微信上传了一个正在微信朋友圈热传的视频——“塑料做大米”。
视频中,一加工车间内,一男子将一片片白色塑料袋放入一台加工机器中,塑料袋被搅拌成坨,之后被拉成一条条长长的细丝,这些细丝被一台机器切割成粒,这些颗粒看上去像大米一样,然后被盛入编织袋,“塑料大米”随即生成。
“家里的老人看了,信以为真,担心天天吃的白米饭也不安全。”阮女士说。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该视频并不“新鲜”,只是借着“塑料紫菜”视频的热度,再度被热传。一位从事塑料制品行业的市民说,“没人会做这种亏本买卖。”
据介绍,该视频只是简单的再生塑料造粒制作过程,再生白透颗粒价格为10~11元/千克左右,而目前市场上大米的零售价格只有这一半。
即使“冒充”也很容易分辨
昨日,记者联系到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邱彬,他认为塑料“冒充”不了大米,即使有不良商家这么做了,也很容易被分辨出来。
“漂洗大米时,‘塑料大米’密度比真正的大米低,所以容易浮在水面上,而正常的大米则会沉下去。”邱彬说。
国家二级营养师穆亚敏也表示,塑料与大米从口感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大米中含有淀粉,一嚼即烂,而‘塑料大米’即使是高温煮后也不容易被嚼断。”她说,而在外观上,我们平常所吃的大米是有胚芽的,所以大米的形状不全是椭圆形或者圆形的,一般都有一个凹点,而塑料颗粒则非常圆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