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锟 陈恭璋 文/图
海都讯 “收垃圾……”每天清晨,漳州市长泰县岩溪镇霞美村的村民们,一听到喇叭声,便不约而同地提起家里的垃圾,一户接一户倒进保洁员的垃圾车里。
几年前,因基础设施起步晚,霞美村一度被视为脏乱差的“顽固村”,没有任何垃圾设施,河里、沟里、路边,都是垃圾的地盘。面对垃圾遍村的现实,村民们下决心改变。经过数年努力,这个拥有2200多常住人口的村庄,实现了“垃圾不落地、直接运出村”。定时上门收垃圾、成立监督小组、实行垃圾分类……霞美村治理垃圾的好做法,如今已在岩溪全镇推广。
“不落地”试验从拆垃圾池开始
2009年时,霞美村的卫生环境很差,村里有条臭水沟,生活污水、猪粪便、垃圾等都往沟里倒。“这条沟就在村部附近流过。”霞美村负责人说,村里脏乱差,村民们意见都很大,村委会下决心改变卫生状况。
2009年夏天,霞美村建起了9个新垃圾池,并雇用村民负责两三天清运一次垃圾池。但每到夏天,垃圾池臭气熏人,离垃圾池较近的住户要求,将垃圾池迁走。
村里决定尝试:将垃圾池拆掉,让保洁员每天挨家挨户收垃圾。刚开始,有村民不支持这个做法,认为“有些人要早上扔,有些人要中午扔,2000多人没办法统一”。对此,村里的负责人态度很坚定,认为“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做得到”。
2013年4月,霞美村的9个垃圾池在一天之内全部拆掉。村民的生活垃圾由专人上门收集,另外村里还雇用4名保洁员,负责公共场所的清扫。全村开始了“垃圾不落地”的尝试。
挨家挨户宣传 成立监督小组
据介绍,为推行“垃圾不落地”,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给村民发宣传单、垃圾桶,指导大家将垃圾分类、打包,由保洁员定时定点上门收。但刚开始,大部分人不习惯;垃圾池虽然拆掉,但还是有人将垃圾丢到垃圾池所在的位置。
为阻止村民乱丢垃圾,村干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了监督小组。如何做到“定时收垃圾”?保洁员反复踩点,与村民沟通,依据地理位置、村民作息习惯,安排收垃圾的路线,最终确定每天早上5点半、下午1点走两条不同线路,尽量保证到每家门口的时间固定。
经过两三个月的磨合,村民们终于养成“垃圾不落地”的习惯。霞美村的村貌也发生了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