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健康馆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医50余年他让近万名患者免于截肢
治疗儿童肾病要“沉住气”
登特口腔“缺牙重生分享会”暨《种植牙质保承诺书》发布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年3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建省名老中医郑则敏,擅长脉管病、血管性皮肤病等中医外科疾病诊治;为帮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还十分重视“心药”——
从医50余年他让近万名患者免于截肢

郑则敏工作室团队

从医50余年 他让近万名患者免于截肢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通讯员 小高

说到中医,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中医大内科。然而,有这么一位继承祖业六代行医的老中医,将自己50余年的医疗、教学、科研的重心放在了中医外科学上。他研发的外用中药制剂,不仅应用于临床,甚至成为不少产妇收入待产包中的必备之品;经过他的医治,无数面临截肢的患者得以保全了肢体。

他就是省人民医院中医外科老主任、福建省中医脉管病研究中心主任郑则敏教授。他擅长于脉管病、血管性皮肤病、术后并发症、疑难杂症等疾病的诊疗,在国内外获得很高声誉,是第五批全国和第一、三批省级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

“多亏了郑主任,我才没有成为残疾人”

“多亏了郑主任,不然我现在就算活着,也是个没手没脚的残疾人了。”年近六旬的李先生回忆起自己曾经那段患病经历,仍然心有余悸。大约10年前,李先生的四肢开始有发凉、刺痛的感觉,李先生忙于工作,并未就医。几年后,他的四肢末梢出现了溃疡与坏疽,手脚都在逐渐变黑。此时再到医院求助,几家医院的医生都给出了相同的答案:如果不截肢,恐怕性命难保。李先生无法接受截肢,最后经人介绍来到福建省人民医院找到了郑则敏主任。

郑则敏主任诊断李先生患上了脉管炎,中医认为是机体阳气亏虚所致,须扶阳祛邪,去除邪气。通过3个月内服与外用兼治的调理,李先生的坏疽逐渐干燥、脱离,虽说手指短了一些,但总算逃过了截肢之苦。

李先生非常庆幸遇到了郑则敏主任,心存感激,视他为再生父母。然而,对于郑则敏主任来说,李先生只是他经手的众多病例中的一个,“治好病人是医生的本分,不足为外人道”。

然而,正是从医50余年来一次次“不足为外人道”的救治,郑则敏为近万名面临截肢的患者保全了四肢,使他们不因一场病而降低了生活的质量。

一个病例 开启中医外科诊疗新天地

郑则敏出身于中医世家,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家门外就常有求医的达官贵人的轿子排起长队。受父亲认真严谨的行医风格影响,郑则敏从小便勤奋刻苦学习、背诵中医经典,加上家父的临床教导,为郑老学术思想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本功。

1958年郑老进入福建省人民医院,参加了由福建省卫生厅与省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的福建省中医一届一类培训,经过5年的系统学习,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到了包含蛇伤科、骨科与皮肤科的中医外科。

1964年,郑老接诊了一位因脉管炎而四肢肢端坏疽的患者,无论中西医对他的病症都一筹莫展。接诊这位患者后,郑老当作一个课题来认真对待,一边重温书本上的知识,一边结合临床经验对患者实施治疗,最终使患者免于截肢。这一病例的成功,让郑老坚定了中医药治疗脉管炎的信心。当时全国还没有血管病的提法,而郑老将病例进行整理,发表了论文,在医界引起了极大的影响,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这种引起极大痛苦的疑难病症,也促使郑老开始潜心研究周围血管疾病的防治。

1978年,省人民医院成立了脉管科、福建省中医脉管病研究中心。在郑老的带领下,科室逐渐发展成熟,目前已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郑老研发的“脉管Ⅱ号胶囊”“皮肌灵软膏”等中药制剂,以其清血、凉血、化瘀、止痛等功效,在临床上帮助了许多患者。而他所研制的以紫草、麻油、黄连配伍而成的紫草油,更是成为福州地区不少家庭在防治婴儿湿疹、尿布疹时的首选良药。

83岁好学“暖男” 用药讲究“攻心术”

“他非常好学,常常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很多拼音都记在本子上。”你很难想像,这像是在描述孜孜不倦学习的小学生的语句,居然是福建省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施婉玲眼中的恩师郑则敏的形象。

郑老已是83岁高龄,但仍然耳聪目明,还会用电脑开方。不过,福州口音的普通话,使他在用拼音打字时常会遇到些麻烦。于是,每次上班他随身带着写满拼音的笔记本。除了拼音,笔记本的另一大功能是记录病案,在诊疗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病症,病人个体的特殊情况等,郑老都会进行记录。日常若是遇到一些好方子,郑老也会抄录进本子里,细细琢磨。

除了好学,郑老还是个十足的“暖男”。脉管病患者往往受着强烈的皮肉之痛和肢体残缺带来的心理压力。而郑老不仅通过内服药物调整患者的体质,通过外用药物生肌止痛,还常运用一味“心药”——“脉管炎的治疗要很长时间,有时候这个过程得有大半年,有些人身体没垮,精神先垮了。我要安慰患者,还要安慰他的家人,要让他们相信通过治疗,病是会慢慢好起来的。然后,我得兑现自己说过的话,让患者一点一点感觉到自己在好转,对自己充满信心。”郑则敏说,治病的过程不只是要打倒病魔,更要让人树立起对抗病魔的决心。

郑老的“暖”还体现在用药的细心中。脉管病人需要长期服药调理,短则数周,长则一年。因此,药物的选择须注意肾、肝、心、脾等脏器的健康,尤其是负责消化吸收药物的胃气必须保护。“开药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有些药物的口味不好,比如乳香、没药气味浓烈,会引起病人反胃、呕吐。虽然功效上能对症,但引起病人不适,就难以坚持服药,这样的药我便不再开了。虽说是中药,也得让人喝得下去才行。”虽说已是八旬高龄,未必知道时下年轻人的“攻心之术”,但郑则敏总是用他质朴的智慧、源自慈悲的耐心与细心,让患者在他的真诚中重燃起康复的信心。

□人物名片

郑则敏 福建省中医脉管病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人民医院大外科副主任、中医外科科主任。现系福建省名中医,国家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脉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学科人才培养指导老师,中国残疾人康复委员会中医外科康复分会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马来西亚中国医药健康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已培养主要传承人5名,传承人还遍布美国加州、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地。

郑则敏门诊时间:周一、五上午(特诊)

门诊地址:2号楼2层名医苑4号诊室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