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龙海
本报“金融消费安全调查”结果显示,除了“电信诈骗”、“银行卡使用问题”,“网络金融安全”也是读者最关注的三大焦点之一。
中行福建省分行有关人士提醒,保障网络金融安全,个人在用好银行安全工具的同时,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慎点链接,以防进入钓鱼网站。
用好银行安全工具
应对网络金融安全,我省银行机构各有妙招。
比如,建行在国内率先建立网络金融反欺诈平台——“蓝E卫士”。该平台依托全行统一、跨渠道的网络金融反欺诈系统,实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网上支付等电子渠道交易的全面风险监控,对高风险交易实时阻断后进行人工分析、外呼核实、加黑名单等处理。
民生银行力推安全账户,构筑“账户安全锁”、“高危交易防护”、“账户安全险”三位一体的“5+1+1”的安全保护机制,客户可主动参与建模,根据个人交易习惯进行私人定制,保护账户安全。针对借记卡用户,民生银行推出了网络金融风险交易实时监控系统。
结合银行的网络金融安全保障系统,用好银行安全工具,网络金融安全就多了一份保障。
个人防范意识不可少
网络金融安全除了依托银行的防御体系外,个人也要加强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中行福建省分行提醒广大用户,要妥善设置电子银行密码,不要与其他用途以及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密码相同,并养成定期更改密码的习惯。手机交易码和E盾显示屏中展示的信息,是银行向客户推送的关键交易信息,请务必认真阅读并核对,不要在未经确认情况下输入手机交易码或点击E盾上“OK”键。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脑和手机时,不要轻易点击链接网址、压缩包、图片和二维码等,避免被植入木马病毒。如不慎点击,应第一时间关闭网络,通过杀毒软件查杀病毒,并修改银行、支付软件等重要账户密码。同时,在转账支付时避免使用公共WIFI。电脑和手机要定期杀毒并定期更新病毒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