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健康馆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老伯血淀粉酶持续异常两年 最近才确诊为巨淀粉酶血症
“18位名中医义诊”本周结束 需要就诊的市民抓紧预约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年3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伯血淀粉酶持续异常两年 最近才确诊为巨淀粉酶血症
在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应用新方法得出结果,这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临床较为少见,容易误诊为胰腺癌等
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医生在做血清实验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通讯员 魏映双

巨淀粉酶血症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福州的老李(化名)日前在省人民医院通过生化检验确诊有此症。同时,困惑了老李两年多的问题,也终于得到合理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呢?

血淀粉酶持续异常 原因却一直不明

原来,老李是一名有着十多年病史的痛风患者,长期服用激素控制痛风。

2015年,老李在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痛风期间,因时有左上腹疼痛,医生考虑他长期服用激素,激素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使胰液分泌增加而引起胰腺炎;同时老李有体重下降、消瘦的情况,因此建议他查血、尿淀粉酶、脂肪酶、腹部CT等,以排除胰腺炎及胰腺肿瘤可能。当时的检查显示,老李的血淀粉酶高,但脂肪酶及尿淀粉酶均正常,肾功能及泌尿系彩超也正常。

因为有腹痛、体重下降,怀疑有胰腺癌可能,出院后,老李又到福州其他大医院复查,均显示淀粉酶居高不下,多次查肾功正常,腹部CT平扫或增强也无胰腺炎及胰腺癌等疾病证据。这事一直困惑着老李和家人。

新方法处理血清后再检测 证实体内存在巨淀粉酶

3月16日,老李再次前往省人民医院复查,血生化检测结果为淀粉酶552.3U/L、胰淀粉酶223.5U/L、脂肪酶21.6U/L。

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李扬宇、林伯熹在审核报告时发现,老李的淀粉酶、胰淀粉酶检测值异常升高(超过参考区间上限10倍),而脂肪酶检测值却在参考区间内。他们怀疑是否由于底物耗尽导致脂肪酶结果假性降低,他们将血清稀释后重新检测,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后来,林伯熹又应用科里同事秦雪君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学习带回来的新技术——聚乙二醇沉淀试验处理血清后,再次检查淀粉酶与胰淀粉酶,淀粉酶结果降至42.2U/L、胰淀粉酶降至12.0U/L,从而证实老李体内存在巨淀粉酶。

一种免疫性疾病 可出现不同程度腹痛

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林青主任介绍,巨淀粉酶血症是由于体内淀粉酶与免疫球蛋白结合形成大分子聚合物,不能通过肾脏清除,从而引起血中淀粉酶异常升高的一种疾病。巨淀粉酶血症常伴随其他疾病发生,主要有酗酒、胰腺炎、恶性肿瘤、糖尿病、胆石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营养不良等。患者通常无特异临床表现,但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

巨淀粉酶血症的确诊试验为聚乙二醇沉淀法,如上清液中淀粉酶的检测结果降至参考范围内,说明淀粉酶的升高是由于巨淀粉酶造成的。

巨淀粉酶血症一般无需特别治疗。但因为血淀粉酶高往往与胰腺炎等疾病相关,林青主任说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临床医生需排除巨淀粉酶血症,寻找引起巨淀粉酶血症的原发性疾病并进行针对性治疗:(1)高淀粉酶血症而胰腺无影像学改变;(2)肾功能正常伴高淀粉酶血症;(3)血淀粉酶活性升高而尿淀粉酶正常或降低。

□提醒

应尽量减少或停用激素

老李的主治医生省人民医院风湿科俞烜华也介绍说,血清淀粉酶异常升高,临床较为少见,容易误诊为胰腺炎及胰腺癌。淀粉酶血症可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AIDS疾病患者,与免疫功能紊乱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有一定关系。老李患上巨淀粉酶血症,可能是与痛风本病及长期使用激素所致免疫紊乱相关,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尽量减少或停用激素。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