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8版:城事/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仙游李氏彩绘 历春秋而色愈艳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7年4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仙游李氏彩绘 历春秋而色愈艳
这一民间技艺发端于唐代,技艺性强,年轻人“熬不住”遇传承问题;今年被列为省级非遗项目,已制订计划保护传承
第六代传人李俊伟彩绘作品《观音》
第六代传人李俊伟在设计彩绘图案
第六代传人李俊伟在对图案进行彩绘
第三代传人李尾彩绘作品《灰壁彩绘》
第四代传人李金锁彩绘作品《寿翁》

N海都记者 林养东 文/图

海都讯 仙游凤山无尘塔创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是我省现存年代最久的石塔之一,塔内的装饰出自民间彩绘技艺,虽然经风雨历春秋,却不褪色,甚至更加多彩鲜艳。记者了解到,这一民间技艺发端于唐代,改革开放以后,李氏彩绘技艺的第六代传人李俊伟悉心研究,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良,取得了多项突破。但是由于该项目的技艺性强,从事的年轻人都熬不上三五年,因此也面临着传承问题。好在,仙游李氏彩绘今年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制订的五年保护计划也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着手。

宋代古建筑中 多见先人彩绘作品

“盖尾、油潭,有磨无砻(lóng)”。这一民谣描绘出仙游李氏世代居住的盖尾镇的环境,当地农业条件比较落后,旱地多,水田少,所以当地居民多以工艺为谋生手段。清代乾隆年间,第一代传人李十六经过艰苦学艺,成为当地著名的彩绘艺人。此后李氏家族代代相传,彩绘工艺成为这个家庭所依靠的营生,并逐渐形成了在莆仙地区较有影响的一种代表性技艺。

据介绍,在现存的宋代古建筑中,如仙游文庙、枫亭三妈宫等都有大量的先人彩绘作品。此外,该技艺不仅用于宫庙祠宇和古建群体的装饰,也广泛应用于民居建筑,如仙游榜头南溪陈氏大厝、盖尾镇前连村连氏古居等都能见到这一技艺的身影。

改革开放后,李氏彩绘技艺的第六代传人李俊伟经过十几年的反复试验,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进改良,取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创办公司,使其技艺与产品在建筑装饰行业中独树一帜。

用料无味无毒 历久逾艳不褪色

李氏彩绘的图案设计内容丰富,涉及人物、风景、花鸟、瑞兽、书法等,图案大多为吉祥寓意,所谓“有图必有案,有案必吉祥”。如麒麟、对鹿、凤凰、孔雀、牡丹等传统常用图案广受民间欢迎,所表达的涵义为福瑞喜庆、驱邪纳福。

李俊伟介绍,构图描画是指在工件上设定图案之后,用民间传统技法进行描绘,实际上是一个创作的过程。画工用特制的画笔进行细心摹描,力求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着色加彩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关键在于各种颜色用料的配制,大都采用祖传秘制配方,以矿物质天然原料,无味无毒,而且历久逾艳,不会褪色,达到色泽艳丽闪亮,色彩丰富。其中,上色要根据画面内容表达需要,或浓色重彩,或浅淡轻描,使画面显示色彩之美,构图闪耀艺术光华。

另外,安装定位是指把加工好的工件固定在某个方位,这方面考虑牢固性的需求,多采用粘、焊、上螺母等方式,比较传统的安装法也用沟槽或榫卯结构。

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培养人才

据介绍,第六代传人李俊伟大学就读的是美术专业,为继承祖上的彩绘工艺,毕业后他放弃了相对稳定的工作,专注于彩绘传统工艺的传承与研究。近几年来,这一传统技艺在他的努力下,已走向国际。运用这种传统工艺建成的古建工程,已经在台湾及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形成广泛的影响。

但是,该项目的技艺性强,大多习此技的年轻人无法持之以恒,三五年的功夫就放弃了。因此造成人才断层现象,使这一项目濒临失传的危险。

在此前制订的五年保护计划中,李俊伟已对项目传统渊源、历史沿革及现状进行调研,培养了一批传承人,并成功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将建立彩绘技艺艺术展示厅;完善传习所建设,同时与湄洲湾技术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培养人才。明年还将建立彩绘技艺研发中心和项目保护数据库,最终建立文化产业基地。

(感谢莆田市非遗中心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