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15版:社会·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遇暴力讨债 被脱光衣服跑操场
为还赌债飞车抢劫被拘
《人民的名义》:戳痛你的是现实
“共享单车挤爆景区” 发出预警
失物招领费
教师做微商多有不妥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4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的名义》:戳痛你的是现实

“达康唯饭”、“育良唯饭”、“陈海猴子CP”……面对年轻人的“剧评”,有些人是不是感觉看不懂了?眼下,很少有严肃的政治类题材、主旋律电视剧,能像《人民的名义》这样,被小年轻们喜欢。

当然,一帮老戏骨精湛的演技,更是圈了一票“演技派”粉众。但这些,都不是主流粉。《人民的名义》之所以圈粉无数,根本还在于,它的写实,戳疼了这个社会的痛点。

或许正是由于周梅森的取材,多来源于真实资料和线下感知,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另一面。比如,剧中的陈岩石曾是汉东检察院的常务副检察长,他的儿子则是该检察院的反贪局局长;高育良是汉东省政法委书记,他的学生祁同伟则是汉东省公安厅长;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的老婆,则是商业银行副行长……这类“关系”,在剧中数不胜数。

无意间,编剧给我们展现了一种既让人心凉又让人触动的社会现实:无处不在、彼此勾连的“关系”,构成了电视剧的故事线;又何尝不是这种“关系”,构成了某种社会现实、某些地方的官场生态?

从举着火把、打着条幅、喊着口号的工人,到脚踩“黑白两道”的拆迁队,从拼命加班的基层公务员到省、市领导……我们每个人似乎都能从这部剧中看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我们自己何尝不是剧中人物的原型?

《人民的名义》只不过是一种腐败问题的呈现方式,是对腐败行为的一种态度宣示,重申了本就该明确的三观。最关键的,还是要有制度建设。

《人民的名义》暂时满足甚至超出了我们的“尺度期许”,但每一位观众心中,对公职人员还有一种“陈岩石期许”。而重要的是,我们的为政者,要满足公众的“制度期许”。这些期待,才是“观众在粉什么”的“粉底”。(载于《新京报》,有删减)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