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盛钟 文/图
海都讯 在历史上,莆田文化发达、学风浓厚,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称。这里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许多先贤名人德行端正,忠良正直,以立德、立功、立言留名青史。这与各自家族的家规、家训、家风密不可分。
昨日,海都记者了解到,涵江区纪委在江口镇东大村建立“廉善传家”侨乡家风家训馆,将华侨文化与家风家训、廉善文化相结合,让侨乡人民谨记先贤优良的传统美德。目前,该馆已进入装修扫尾阶段,预计下周可开馆。
姚馀三后人捐赠 私宅有百年历史
涵江区是我省重点侨乡之一,从19世纪末叶开始,大批涵江人旅居马来亚(包括今新加坡及西马来西亚),后来逐渐扩展至沙捞越、英属北婆罗洲(今沙巴)、文莱以至东南亚各地。江口镇则是涵江区著名的侨乡,早期去南洋的代表人物就有江口东大村人姚馀三。
姚馀三出生于1872年,20岁赴马来亚吉隆坡卖劳力谋生,后在一家机器公司做装配。1899年,姚馀三开设福隆兴自行车修理铺,其后取得英国名牌自行车的代理权,销售自行车。事业有成后,姚馀三一方面捐资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建设,一方面提携乡亲至南洋创业。到20世纪30年代,形成“兴化帮”,经营范围又扩张至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姚馀三十分注重家教,他用自己良好的品德行为为后代树立榜样,对晚辈提出理想信念、修身养性、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宽厚待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家规家训,培育和传承好的家风。
姚馀三故居始建于1909年,是江口镇东大村最早的华侨私人住宅,现保存完好。这是一座两进五间厢的大宅,形成一个四合院,格局与东大村所有大厝都不相同。姚馀三故居的风格简洁,反映了主人不图奢华只重实用的志趣。1998年,已移居加拿大的姚馀三之女姚孝英回乡探亲时,提出无偿捐赠家宅作为村委会办公场所的想法。
据了解,这栋最早捐赠予村委会的华侨私宅一直沿用至今,引领了在外华侨的捐赠风潮。
分六大展区 再现华侨发展史
东大村有“小南洋”之称,是福泉古驿道入莆第一村,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包括姚馀三故居在内,村内存有百年历史的庙、庵、堂和南洋特色古民居38处。
这些南洋老建筑多由侨民回乡兴建,古色古香,是记载着侨乡变迁的“活历史”。该村党支部书记康宗龙介绍,东大村历来注重乡规民约,重视家规家风,侨商勇闯拼搏、诚信经营的精神更值得后人学习。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华侨文化,涵江区纪委决定利用姚馀三故居,在东大村建立“廉善传家”侨乡家风家训馆,全面系统地展示侨胞的移民史、发展史、贡献史,弘扬华侨精神、传承华侨文化,让侨乡人民谨记先贤优良的传统美德,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自觉做到廉洁修身齐家,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据了解,展馆分为六大展区,分别为:“侨乡文化展示区”、“传统家风家训展示区”、“名家书画展示区”、“当代家风传承展示区”、“东大风情展示区”和“主题活动交流区”。其中,“侨乡文化展示区”是展馆的重要部分,按照“驿道寻踪”、“原乡记忆”、“勇闯南洋”、“家成业就”、“回报桑梓”的顺序,再现当地华侨发展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