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8版:民情
3上一版  下一版4
 
你的“小事”都是我们的大事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7年4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的“小事”都是我们的大事
河道黑臭、道路破损、烧垃圾、乌贼车……这些老百姓眼中的“小事”,都是海都报莆田版关注的“大事”
大量钢构、铁皮等散落在路边,居民进出存隐患
海都报道后,多部门协调,提前让北渠通水,引活水冲刷
高速路出口,300米设了7条减速带

N海都记者 林养东/文 马俊杰/图

核心提示 过去一年,我们依旧接到市民发来的各类大小民情投诉,家里停水、出行路坑洼、公交站无座椅、家门口河道黑臭……这些市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无论大小,海都报莆田版都放在心上。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海都记者始终在前往现场的路上,为市民排忧解难,督促有关职能部门整改。

记者暗访 宫口河整治受关注

去年5月底,海都记者接到涵江市民反映,宫口河田民埕段疑遭污染,几百米河面被染成紫色。次日,紫色褪去,河面恢复“黑臭”,记者用塑料瓶取了一瓶水样,颜色乌黑。记者走访还发现,铺设在两岸的白色排污管道大多成了摆设,一些管道已断开,里面没有水流。就在前一年,水利部门还对宫口河进行清淤整治,但“清新”河道只维持了一段时间。

记者将情况反映给涵江环保局后,相关工作人员称未接到投诉,并不了解此事。涵江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宫口河的上游并没有污染源,河道两侧大都为居民区,工业排污的可能性不大。该局水政监察大队表示,平时都有安排人员巡逻,但河水变成紫色,并不在水政监察大队职责范围内,即便是发现了,也无法处理。

海都报道后,引起环保部、省环保厅等重视,省环保厅责成莆田市环保局,将宫口河田民埕段河水黑臭问题列入“十三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计划,加快建设旧城区生活污水截污工程,并加强日常环保舆情监控。

民情报道 柴米油盐皆新闻

上月中旬,市民反映莆炎高速东峤镇出口,长300米的路段设置了7条减速带,司机被颠得“要吐”。海都记者实地走访体验,不少市民认为,该处有设置减速带的必要,但应科学设置,不应如此“简单粗暴”。海都报道后,莆田高速交警支队表示,将会同莆田湄渝高速公路公司调研优化司机行车舒适度的方案,论证减少或改变该路段减速带的可行性。

上个月底,城区内河出现罕见的黑臭,海都记者走访多处,采访多个部门,得知上游活水因施工被堵,下游也因施工关闭闸门,城区内河成为一潭死水。当时,有关部门称两处施工都是重点工程,约一个月完工后才能引水放水,也就意味着居民要忍受黑臭一个月。于是,海都报连续报道,并引起市有关领导重视,经过协调,一周后部门引活水冲刷,并打开闸门,解决了黑臭问题。

不论是柴米油盐还是街头民情,都能见到海都报人的身影,今后,在民情报道方面,我们仍将不断努力。其实早在几年前,我们就专门开设了“城事·社区”、“民情一线通”等栏目,意味着在莆田民情方面,海都将加大关注力度,我们不曾忘却,关注民生、倾听民意、传递民情,是我们的立报之本,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