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世泉文/图
海都讯 福州晋安区宦溪镇硋(ài)石由(yòu)“宦溪窑址”的文保碑旁,因一座两层小楼的施工,千年的古窑址疑似遭到破坏(详见2月28日海都报A08版)。此事经海都报道后,引起文物部门的重视。日前,海都记者再次探访窑址,发现相关的建筑已停止一切施工。文物部门表示,福州市文物局将派遣考古队进场查看,并划出窑址的核心区域,保护窑址。
保护范围未明确 村民可能破坏到文物
4月25日下午,海都记者再次来到硋石由村。此前施工的小楼,已经停止了一切施工,现场也没有工人。此外,小楼屋后为防台风而挖掘的空地,也并未继续深挖,但现场仍散落着一地的瓷器碎片。
现场,一名村民说,附近的几个山头有很多瓷器碎片,在没有明确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村民贸然建设各种设施,有可能破坏到文物,“希望早点把窑址保护起来”。
海都记者获得了一份
关于该窑址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编号:350111-0036)。在该登记表中,人为损毁原因一栏中就标注“生产生活活动”以及“年久失修”,并在原因描述中写道:“由于窑址
后续保护将根据考古情况而定
对此,晋安区文体局负责人表示,此前施工的小楼系村民在自家宅基地上将老房拆除改建的,目前文体局已要求该村民停止一切施工。下一步,福州市文物局将派遣考古队,进场查看。
“短期内,将对这小楼的性质进行认定,包括是否在窑址的保护范围内,是否破坏窑址等。”上述负
责人说,晋安区将根据考古的情况,划出窑址的核心保护区域,并出资将窑址保护起来。
该负责人的说法得到福州市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的证实。工作人员称,目前,福州市考古队已在进行考古前期的准备工作,后续的保护将根据考古情况而定。对此事,海都报将继续关注。
裸露于地表和野外,故较容易受到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由此不可避免地对窑址产生一定的破坏。”
据了解,普查组当时便建议,加强窑址核心区的界定和保护。
【宦溪窑址名片】
宦溪窑址,1983年8月公布为第二批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代,元末停止烧制,相传有36窑。产品主要是青釉瓷器,以碗类为主,另有少量黑釉瓷器,是古代福州主要的陶瓷烧制场所,其产品曾远销海内外,马六甲海峡沉船考古发现的瓷器中,就有宦溪窑烧制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