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22版:天下/国内·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军在渤海试射新导弹
5月10日设为“中国品牌日”
卖个人信息获利五千可入刑
民办小学为何热衷“考家长”
新浪网易凤凰腾讯被约谈 涉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直播
□微言大义
厅官“为官不为”被免是对懒政有力回击
“黄鳝门”女主播被抓获 由全国扫黄打非办部署调查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5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办小学为何热衷“考家长”

一年一度的幼升小已经在各地陆续开始了,上海一些民办小学的考试题却引起了争议。在学生面谈过程中,家长被要求做问卷调查,问卷不仅考查家长们的学识,还要求填写爷爷奶奶的学历、工作单位等信息,俨然“查三代”的架势。

目前,该争议以市教委的出面处理暂告一段落,相关学校已被责令整改。尽管涉事学校在道歉中声明,对家长的考核只是为娱乐,家长可以选择填或不填,但想必不会有家长付之一笑。

家长对优质民办小学的哄抢现象,归根结底是想赢在教育投资的起点上。优质公立小学采用“划片入学”模式,而民办小学则采用“择优录取”模式,一些优质民办小学虽然价格偏高,但比起户籍和产权的限制来,也算是在可承受范围内。只是僧多粥少,如何更大程度上择优,除了将学生作为考查的主体,这类招生模式很容易就想到了“家长面谈”。

因为民办学校不承担教育兜底责任,而是作为素质教育的探索形式存在的,考查家长的性格特点、教育理念,以更好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协同教育,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将“面谈”变为“面试”,以至于在父母甚至祖父母的学历、工作、职务上设卡,则有悖于教育公平理念。

作出条条框框的限制,未必就能限制住民办学校的冲动,通过旁敲侧击、隐形调查,民办学校还是可能倾向于“挑学生”。当学生们在考查结果上不相上下时,挑选行为就不可避免地上溯至“查三代”。这类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优质民办小学是稀缺的,如同经济学上的“卖方市场”。

但搞教育不是搞市场,更不是做买卖,要特别注重兼顾公平。解决对策显然就是善用市场无形之手,持续降低民办教育门槛,矫正其供需失衡,同时要持续推动公办教育资源均衡化,发挥好它的兜底作用。(载于《南方日报》,有删减)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