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到合作社打工每月收入800多元,家中2亩多地一年租金近800元,年底还有‘二次收益’……”5月27日,沙县富口镇白溪口村贫困户杨开寿领到这个月的工钱,掰着指头算起账。
老杨今年60多岁,早年因车祸右腿截肢,后来妻子、儿媳都得了重病,家中一贫如洗。近五年来,他参与土地入股,平日在沙县金楠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工,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一双手领多份钱,穷帽子不愁摘不掉。”他说。
2013年,白溪口建档立卡的贫困户52户94人,大部分以土地为生。转机来了。沙县以被列入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为契机,促进零散的土地逐步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等集中。白溪口村抓住机会,鼓励贫困户以经营权流转方式成为股东,获得保底收入外的“二次收益”。同时,安排贫困户到合作社经营大户那里工作。
贫困户分享的改革红利远不只这些。2015年,沙县启动第二轮金改,成立“沙县源丰精准扶贫担保基金”,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无抵押贷款担保和风险代偿。白溪口村的沙县金楠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也是村里的扶贫主阵地。合作社在白溪口村建立精准扶贫创业基地,将60亩细叶青蒌藤(可做小吃炖罐的中药材)苗木地分给贫困户种植。山地苗木由合作社出资,种植管理由贫困户承担,市场销售由合作社负责。双方签订购销合同,实行保护价订单收购,预计每户贫困户每年可收入7000余元。
“目前,白溪口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45人,不到五年前的二分之一,且有望今年全部脱贫。”沙县富口镇人大主席徐伟说。
(据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