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天下/国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国实验首登国际空间站
甘肃原副省长虞海燕严重违纪被“双开”
“五险一金”变“四险一金”
福建省产权交易中心公告
廊坊限购 外地人买房需缴3年社保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年6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实验首登国际空间站
由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团队研制,开展空间环境下基因突变规律研究,对中美太空合作具有“破冰”意义
邓玉林向美方代表交接载荷(北京理工大学供图)

N新华 北晚 法晚

一个对于中美太空合作具有“破冰”意义的中国实验正在飞向国际空间站。由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团队研制的“空间环境下在PCR反应中DNA错配规律研究的科学载荷”于美国时间3日下午搭乘“龙”货运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据悉,这将是中国空间科学实验项目首次登上国际空间站。

第四次“太空之旅”

空间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将面临多种健康威胁,其中空间辐射和微重力是导致航天员生理功能失调的重要因素。邓玉林教授介绍:“在‘神舟八号’载荷实验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在空间环境中DNA变异的一些新现象,从而推断空间环境之于基因突变可能与生物分子进化有着重要的联系。鉴于抗体是人体中较为保守的重要生物学元素,我们提出大胆的创新设想,将抗体编码基因片段作为研究空间环境对分子进化影响的模型,开展了此次空间实验。”

据悉,这是该团队研制的载荷继2011年“神舟八号”搭载、2016年“长征七号”首飞搭载以及2017年“天舟一号”搭载之后又一次实现“太空之旅”。

美宇航员做实验 数据传回北理工

如果一切顺利,邓玉林团队的项目将在两天后登上空间站。此后,美国宇航员将在15天内开展两次对比实验,实验数据将传回给北理工研究人员进行后续的科学研究。根据双方协议,美方将把北理工校旗带到国际空间站,由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展开。

据了解,本次搭载共有两组12块芯片,将对20个基因在空间环境下进行突变规律的研究。

记者了解到,2011年美国国会曾出台“沃尔夫法案”,禁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及与该局有合同关系的美国航天企业和中国航天领域进行任何接触和合作。邓玉林教授团队尝试通过商业合作模式,与美方公司签署协议,并通过各项审查,为国际空间站带去首个中国项目,此次搭载是中美两国30年来在空间领域的首次合作,具有“破冰”的意义。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