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刷单入刑”打响反炒信第一枪
装病
微言大义
打击食品谣言要注重源头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年6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击食品谣言要注重源头

前不久,一段视频在网络传播并引发大量关注。视频中,有人假借所谓“科学实验”,造谣某品牌紫菜为塑料制品假冒,引起恐慌。如今,食品安全谣言已成泛滥之势。据统计,在各种网络谣言中,食品类谣言占到45%,食安问题已经成为网络造谣、传谣的重灾区(6月21日《人民日报》)。

在食品安全领域,类似“塑料紫菜”这样的网上造谣、传谣事件早已屡见不鲜,从“纸馅肉包子”到“棉花肉松”,从“低钠盐是夺命

盐”到“塑料大米”,从“草莓乙草胺超标可能会致癌”到“带刺带花的黄瓜会导致不孕”,从“无籽葡萄致不育”到“吃香蕉致癌”……食品安全谣言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社会神经。在给食品生产者和商家带来严重损失的同时,也使广大民众生活在恐惧之中。

食品谣言之所以有人信,问题在于其有生存的土壤。民众容易听信谣言与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所引起的焦虑感有关。面对食品安全谣言时难以甄别真伪,本着保护自己和家

人、朋友的心理,虽明知这些内容非常荒谬、可信度低,也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由于传播速度极快,谣言会迅速发酵。

之所以有人信食品谣言,还有一个原因是,出现谣言后,有关部门、有关专家对此没有及时出来辟谣。等部门出来辟谣时,影响已难以挽回。

有人之所以发布相关谣言,肯定有其目的。一些人是为博取眼球、赚取热度,也有极个别人是为牟取不法利益有意抹黑、打压竞争对手,等等。

铲除食品谣言产生的土壤,一方面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让民众对食品安全更加信任,对谣言不再轻易相信;另一方面,在出现谣言后,要及时辟谣,而且要让人信服。此外,还要准确查找制造食品安全谣言的源头,对发布谣言和传播谣言者进行坚决打击,让他们付出代价。同时,要加强公共安全领域尤其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知识普及以及宣传引导,增强民众辨别谣言的能力。(载于《法制日报》,有删减)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