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6版:城事/综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传承“惠洋十音”培养400接班人
无运输许可装73个危险钢瓶上路
“换头术”成功 是医学里程碑的突破还是噱头?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年1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惠洋十音”培养400接班人
荔城区黄石镇惠下村为莆田十音发源地,办少年“惠洋十音”培训班,让老艺术重焕光彩
拿起乐器,孩子们练起来有模有样
惠下村景色宜人,有江南水乡的意境

N海都记者 陈海容 文/图

海都讯 一座巍然屹立在村口的石牌坊,一条直通村内的宽敞水泥道路,沿河拔地而起的栋栋新楼,自创建美丽乡村以来,莆田荔城区黄石镇惠下村焕然一新。这里是莆田十音的发源地,“惠洋十音”闻名遐迩,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近年来,依托政府资助和村民集资,村中建起了石牌坊,修起了村道,不断美化居住环境,延续“传承非遗乡音,雕刻艺术人生”的惠下精神。

饮水思源村民集资建村道

惠下村村口屹立着的石牌坊,是2013年由村民集资150多万所建的,是惠下村的标志性建筑。宽敞的村道旁建起栋栋新楼,全长2公里的阔沟大道,配合着路旁文化墙、篱笆墙,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的意境。惠下村党支部书记吴金贵告诉记者,阔沟是和平河的上游,是村里龙舟竞渡的主河道之一,近年来,对河道进行了重点整治,清理淤泥,水质越来越好。

“惠下年轻人敢拼敢闯,走出家园,南下广州、深圳等地,从事玉石、玉雕等行业。”吴金贵介绍,目前,全村有60%以上的人从事玉石相关行业,富裕起来的村民饮水思源,自2012年以来,共捐款300多万元,用于修建村道等。

自办中秋晚会让游子留住乡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洋十音”,是惠下村一张金灿灿的文化名片。记者了解到,黄石镇惠洋是莆田十音的发源地,其源可上溯至唐明皇的宫廷教坊音乐,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惠洋十音”盛于明清,鼎盛在清末民初,近代是黄石十音发展的高峰期。其演奏器乐有四胡、尺胡、单弦八角琴等古老乐器,演奏韵律明快,既有“江南丝竹”的音乐艺术风格,又有粗犷的北方音乐特征。2008年,“惠洋十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吴金贵说,为使“惠洋十音”得到传承和发扬,惠下村老协会在荔城区文化馆的支持下,利用暑假及周末,开办少年“惠洋十音”培训班,由“惠洋十音”传承人方元往、方明通、吴志涛、李天元、曾宗林等手把手传授。“11年来共培养出400多个接班人,让古老艺术重焕光彩。”据悉,在少年十音表演队的基础上,该村还成立了一支“惠洋十音”女子表演队。

惠下村还是全市唯一一个连续七年自办中秋晚会的乡村。年轻人在外打拼创业,为了让离家的游子记住家乡、留住乡愁,2010年村老协会提议村里自办中秋晚会,该提议得到村民的热烈响应,中秋晚会一办就是七年。“不少人特地从外地赶回来,就是为了陪家人看一场家乡的中秋晚会,慰藉心灵。”吴金贵说。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