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5版:城事/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贴汤圆祭先祖 莆田冬至如过年
下磨溪黑臭整治见成效
调水冲刷下戴河 下店路部分封闭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年1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贴汤圆祭先祖 莆田冬至如过年
冬至是莆仙地区重要的节日,一家人一起搓汤圆、贴汤圆,祭祖扫墓、贴“消寒联”
冬至前一晚,家家户户搓汤圆

N海都记者 林养东/文 马俊杰/图

海都讯 今日是冬至,对莆仙人来说,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还蕴含着很多民间习俗和地方文化。昨晚是“冬至暝”,莆仙人已经开始准备过节,在外打拼的人都赶回家中,同亲人团聚,一起搓汤圆、吃汤圆、贴汤圆,祭祖扫墓以及贴“消寒联”等。今天早上,在吃完汤圆后,众人便上山祭祖扫墓。在莆田,冬至被当作一个仅次于春节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汤圆除食用、祭祀外还贴在门前窗旁

昨日上午,海都记者走访市区各大农贸市场,不少市民都在商铺里购买糯米粉等材料,用于搓汤圆,未亲手制作的市民则会买一些成品。家住龙桥街道的陈女士说,“冬至暝”一家人围在一起搓汤圆,是过节时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外子女再忙也要回来。民俗专家介绍,冬至前一天晚上,要在家中先准备一个圆竹匾,再摆上生姜、红糖、柑橘、10双新筷子、一枝“三春”等,这些东西各有各的寓意。“冬至暝”是全年之中黑夜最长的一天,于是莆仙方言中就有了“爱吃汤圆天不亮”的说法。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民俗文化便是“贴汤圆”,这与一则传说有关。相传在宋朝时期,莆田山区有位进士,父亲早亡,年迈的老母将他培养成才。他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京官,因公务多年不能回家看望母亲。为了改善母亲生活条件,他每年都会派遣衙差为母亲送去亲笔书信和省下的俸禄。但衙差常喝得酩酊大醉,弄丢了俸禄和书信。

独居乡村的母亲多年未收到书信,误解儿子,待儿子回家时,故意躲起来避而不见。进士不知缘由就到山中苦苦寻找,奈何怎么也找不着。这时已入冬季,天气寒冷,进士怕母亲在山中挨饿,便用糯米制成汤圆,从山里的大树上沿路一直贴到家门口。过后不久,老母亲沿着汤圆粘贴的路线返回家中。在消除误会之后,母子俩终于再次团圆。自那以后,“贴汤圆”逐渐演变成莆田冬至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以在门上、窗边粘贴汤圆的方式,祈求团圆、美满。

冬至扫墓 南北洋习俗不同

在各大市场,还有售卖扫墓所需的民俗用品、鲜花等。冬至节一大早,家人们吃过前一晚搓的汤圆后,全家人开始带上煮熟的丸仔、水果、“十味”(荤素各十小碟)、香、贡银等祭品,出门为祖先扫墓,扫墓仪式十分隆重。

民俗专家介绍,冬至,在莆田民间有“团圆日”之称,人们不单希望在世的家人能够相聚,还希望能和故去的祖先达成心灵上的“团圆”。清明节以后逝去的亲人,因为思念时间太长了,没办法等到第二年的清明节才去拜祭,所以到冬至这天就去拜祭祖先,慢慢就有了冬至扫墓的习俗。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莆田人都会在冬至这一天祭祀扫墓。记者了解到,莆田分南北洋,南洋多是清明扫墓,北洋则是冬至扫墓的多,清明扫墓的少,清明前死的就清明扫墓,冬至前死的就是冬至扫墓。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说,冬至扫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可以避开春耕,不会耽误农活。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