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世泉/文 肖春道/图
海都讯 从元旦假期起至3月27日,福建博物院举办“文明的血脉——河南博物院文物精品展”(详见2017年12月30日本报头版),展览展出了100余件河南博物院珍藏的文物,并对市民免费开放。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带来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包括国宝级文物“武则天除罪金简”、吴王夫差老婆用过的编钟、夏商青铜器、巍峨的汉代陶楼等。
“一看到金缕玉衣,孩子就跟我说‘妈妈,我在书上看到过它’。”市民黄女士说,此次展览,展品种类丰富,展品跨越历史年代久远,让人大饱眼福,带着孩子来,受益颇多。
武则天除罪金简 农民嵩山采药捡到开始以为是铜片
武则天除罪金简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0.1厘米,重223.5克,黄金纯度为96%,上刻双钩文字63字,大意是:武则天虔诚信奉道教,渴望长生不老,故特派使臣胡超到嵩岳天门投递金简一通,乞求三官九府免除其罪名。落款为公元七○○年农历七月初七日。
据了解,关于武则天的文物,大都埋藏在她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中。武则天除罪金简,是罕见的武则天遗物,也是唯一一件皇帝使用的金简,为国宝级文物,同时也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之一。
据介绍,武则天执政前期,为了巩固政权,杀了许多人。到了执政后期,她发现一些人是被冤杀、错杀,便开始忏悔,因此便将忏悔的词写在金简上,让道士把金简扔到嵩山的顶上,希望上天能饶恕她。
1982年5月,农民屈西怀在登封县上中岳嵩山采药时,无意间发现金简,开始还以为是铜片。后来不断有人联系他,想购买金简,最高时出价达10万元。此时,屈西怀才发现这是件宝贝,并交给文物部门,文物部门也给予其一定的奖励。
“鄱子成周”钮钟 夫差夫人用过揭开潘氏发源一角
“鄱子成周”钮钟是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葬出土的一套编钟,由三组钟共9件组合而成,通高20.8厘米。每件编钟均有字数不等的铭文,铭文大意为:“在某年正月丁亥的这一天,潘子成周(注:潘即古鄱国)选择好的青铜,铸造一套美妙和谐的编钟,祝自己长寿无期,使子孙永远享用”。“潘子成周”四字表明该器物很可能是楚国封于此地的贵族后裔成周所有,春秋晚期,此套编钟成为吴国战利品。侯古堆一号墓葬墓主为30岁左右的女性。多数学者依据出土的两件铜簠上的铭文,主张墓主为春秋晚期宋景公的妹妹、吴国太子夫差夫人勾敔夫人。
该编钟,也揭开了中华潘氏发源的一角。据说,古潘国是夏代初期所封的诸侯国,其地在大别山东北淮河之南,至春秋为楚国所征服。中华潘氏,是以古潘国而名的姓氏,固始是潘氏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