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乐活族/金融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合理配置封闭式产品和开放式产品
□兴·动态
谨防理财产品“飞单”
□行业动态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谨防理财产品“飞单”
投资者可通过查询银行理财产品登记编码,辨真伪

N海都记者 刘龙海

近日,银监会网站公布了黑龙江银监局一行政处罚单,该局对黑龙江某银行6支、金额54.7亿元的理财产品涉嫌违规进行处罚。通过监管部门检查和该行自查发现,自2015年6月以来,被处罚银行辖内13家分支机构多次违规销售对公理财。

临近春节,理财产品营销增多,投资者在面对各类理财信息时,要提高警惕,认真辨别,避免落入理财陷阱。其中,投资者最要注意的是理财产品的“飞单”现象。所谓“飞单”,是指银行个别员工与社会人员内外勾结,私自销售非本行(总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非本行(总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

如何辨别“飞单”产品?可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根据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对自有理财和代销产品销售过程要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即“双录”,投资者到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可确认经办人员是否做了“双录”。其次,看清理财产品合同上盖的公章,如果是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合同上加盖的是银行理财业务章,如果是代销的产品,合同上要加盖发行机构的公章。

最后,投资者可登录“中国理财网”,输入产品的登记编码查询该产品的具体信息。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