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开局之年 福建真抓实干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8年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局之年 福建真抓实干
2018年将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报告提出,我省将持续实施﹃清新水域﹄﹃洁净蓝天﹄﹃清洁土壤﹄工程(图为整治后的福州西湖)

N海都记者 王林成 袁丽群/文 包华/图

核心提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 大精神的,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福建将通过一系列举措,真抓实干,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创新发展

筹办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我省今年将以转型升级优化供给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电子信息突出“增芯强屏”,大力突破芯片设计、整机模组一体化设计等关键技术,加快建设新型显示、高端集成电路等重大项目。

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好“数字化+”“标准化+”组合拳,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质量提升。实施500项以上省级重点技改项目,推动纺织、鞋服、食品、冶金、建材等传统行业对标国际标准,创品牌提品质。

实施“双高”培育工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家、高成长企业100家。精心筹办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以此为契机加快“数字福建”建设,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2018年全年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00亿元以上。在深化改革方面,突出“破”“立”“降”,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全年减轻企业负担700亿元以上。

协调发展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新的一年,福建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农业,新增投资100亿元实施350个产业发展项目。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新增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37个,新建改造农村三格化粪池50万户,实现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全覆盖。

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以城市群为主体,推动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市县“多规合一”,提升城市品质品位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实施一批海洋经济重点项目,提升发展海洋渔业,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促进海洋经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绿色发展

坚决守住福建的绿水青山

我省将持续实施“清新水域”“洁净蓝天”“清洁土壤”工程。加强重点流域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整治,加快消除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推动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加强工业源污染防治和移动源排放控制。推进农用地、滩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详查,划定农用地土壤类别。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提高到100万吨以上,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

我省将加快建立社会共治大格局,加强生态云平台建设,拓展“福建环境”客户端功能,让群众随时随地了解和监督环境质量。

此外,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完成植树造林100万亩、森林抚育300万亩、封山育林200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0万亩。

开放发展

加快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

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丝核心区,探索在海丝沿线重要节点国家和地区设立经贸联络处。推进古泉州申遗。加强优势产业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打造“丝路明珠”。

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对标国际先进规则,聚焦商事、投资、贸易、金融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出创新举措。

在闽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上,支持台湾金融机构拓展福建市场。同时,启动“台商台胞服务年”活动,推广台胞权益保障联席会议机制,维护台湾同胞合法权益。

共享发展

实施基础设施9大工程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今年将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重点再聚焦、措施再精准、保障再强化、成果再巩固。精准落实产业、就业、搬迁、金融、健康、教育、低保兜底等扶贫措施,实施“千企帮千村”计划,完成“造福工程”搬迁1.5万人。

民生基础设施方面,重点在治堵、治涝、治污上下功夫,实施交通畅通、水环境治理、供水安全、防洪防涝、城乡洁净、管网建设、景观提升、配套服务和智慧城市等9大工程,完成投资2400亿元。新增城乡公共停车泊位3万个以上。开展新一轮“厕所革命”专项行动,新建改建公厕2100座。

为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我省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业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0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