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整整50岁,在福彩待了三十年。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我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份工作。可以说,我见证了福彩从无到有,从鲜有问津到遍地开花的成长历程。”福建省福彩中心副主任廖庆文微微笑道。熟悉廖副主任的福彩老人,总会亲切地称呼她为廖姐。而说起自己与福彩携手同行的这三十年,廖姐戏称,跟坐过山车没什么两样。
初入福彩:第一个任务是押运彩票
廖姐进福彩的时候,福彩刚成立不久,办公环境简陋,人员也只有几个。当时还是年轻小姑娘的她,到福彩后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去押运彩票。
不同于现在便利的集装箱运输,当时福建售卖的福利彩票还需要坐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去广州的印刷厂调货,再联系火车站订好货车把彩票运回福州,这一来一回奔波十分辛苦。而作为福彩里少有的年轻劳动力,廖姐二话不说接下了这个任务。到了广州,一要联系印刷厂就只能到处找固定电话,而临近春节的广州火车站更是人山人海,连脚都跨不出去。
时至今日,廖姐已经忘了那时的自己是怎么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将彩票运上开回福州的绿皮火车的。她只记得,在气味污浊的货车车厢里,她披着军大衣,拿着不知道有没有电的警棍,独自一人坐在一箱箱彩票上,在轰隆隆的火车车轮声中等待了二十多个小时后到达福州,而陪伴她的,只有车厢里托运的一笼笼鸡鸭活禽。当火车在清晨到达福州时,借着晨光她发现,有的鸭子竟然还在这场旅途中下了蛋!如今,回想起那一幕,廖姐淡淡地笑道:“那个时候就觉得工作有辛苦吧,但也有这样的小惊喜和希望。”
这样的奔波,在廖姐在福彩的前十几年里,几乎成了常态。除了要去广东运彩票,她还经常要去各县市组织销售彩票。那时的彩票都是即开型的,也没有固定的站点,都是在临近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的时候,组织当地民政部门的人员在县电影院等地方临时摆起摊子销售。而廖姐那些年几乎跑遍了福建的七十几个县,每个县都至少去了5次。这样频繁的出差虽然辛苦,但每次看到筹集的福利资金马上就能用于发展当地的福利事业时,廖姐觉得这一切都是有价值的。
大奖组时代:一生都难忘那个场景
从最早在民政厅门口摆几张桌子售彩,到逢年过节时在各县市的电影院门口摆摊售彩,包括廖姐在内的福彩人不断开拓,大胆尝试,靠着学习外省经验以及自己的不断摸索,在历经了筹备、起步阶段后,到了1992年,更是将一等奖奖金提高,推出了大奖组彩票。大奖组彩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彩民们的热烈响应,而其中令廖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98年赈灾福利彩票的销售场景。
当年,廖姐去泉州负责与当地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宣传和组织赈灾票的销售。他们将销售点定在了泉州温岭街,不仅提前腾出了整条街用来销售彩票,前期还进行了大量的宣传。
那段时间她住在泉州的八一服务社里,房间里的蚊子特别多。销售日一清早,她就被招待所的蚊子咬醒,在蚊帐里徒手拍死好几只蚊子后,睡意也消散得差不多了。见晨光已经透进窗户,她干脆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打算透透气。而当廖姐顺着窗户往外望去时,看到了令她终生难忘的一幕——马路上,络绎不绝的人群像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涌向温岭街,不一会儿便把整条街占满了,那场景简直比开明星演唱会还热闹。而这些涌动的人群都是为了购买福利彩票而来,当天泉州就打破了单日销售纪录,销售量实现了质的突破!那年赈灾福利彩票的销售量,福建福彩更是位列全国第五!
在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十年里,廖姐见证了福彩大奖组时代的辉煌开启。虽然这对她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工作和更多的奔波,特别是春节、五一、国庆、元旦这四大节假日,几乎都是下到各县市忙碌无休。但是,比起成功带来的巨大自豪感和满足感,这又算得了什么呢。然而,尽管处于巨大的成功之中,廖姐及其他福彩人也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在新旧世纪更替的千禧年,带领着福彩开始开拓一个全新的时代——电脑型彩票时代。
跌宕起伏:最低潮时也没想过要离开福彩
2000年,福彩开始筹备推出乐透型电脑彩票。扩招、考察、系统设计、站点征集……各项准备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廖姐依然记得,当时福建各地申请投注站的信件像雪花一样纷纷飞来,每天都能装满一大箩筐抬进办公室。
终于在2001年1月9日,“福建风采”电脑福利彩票正式开通!这对廖姐在内的所有福彩人来说,既是新的开始也是新的挑战。“35选7”、“31选7”、“21选5”……福彩人不断进行摸索创新,在第一年就取得了福彩电脑票销量全国排名第五的好成绩!
然而,在福彩人认为电脑票销量就要这么高歌猛进、一路上涨的时候,巨大的考验突然降临了。2002年、2003年,福彩电脑票销售遭遇市场滑坡,一股退机潮也随之而来。福彩就这样从高位猛然跌进了低潮期,这时有人选择离开,也有人选择坚守,廖姐属于后者。说到这,廖姐云淡风轻地回忆道:“我当时还在还房贷,也遇到过其他很好的工作机会,但即使是在福彩最低潮的时候,我也从没想过要离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困境,福彩人团结一心,奋力前行。他们总结经验,重整旗鼓,通过推出“中福在线”等新模式慢慢摸索出了新方向、新出路,一步一步地带领着福彩走出低迷,经过几年大跨步地上行后,如今平稳发展,可谓是历经风雨终见彩虹。而坚守下来的福彩人在历经这段跌宕起伏的发展后,也收获了许多,成长了许多。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当初怀着一份对福利事业的热爱之心而选择进入福彩的廖姐,如今已经满50岁了。她亲历了福彩曲折发展的三十年,也在福彩找到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福彩对于她来说,早已不只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有着融于骨血的深厚情感。如今,廖姐期许自己能再干个五年、十年,最好能见证福彩的四十年。
福州中山路上这座24小时灯火通明的省福彩中心大楼,见证了一辈又一辈的年轻人投身福彩,他们像廖姐一样,在这里经历喜怒哀乐、立业成家,并在“福彩老人”们的示范和带领下,逐渐成长为真正的福彩人,将敬业、创新的福彩精神薪火相传。我们相信,在一代又一代福彩人的共同努力下,福彩将继续秉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