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初春“防寒”是养生大任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8年3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春“防寒”是养生大任
中医认为,寒是万病之源,寒邪入体,必伤阳气,须“防治”

N海都记者

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二三月份刚开春,总感觉手脚冰凉,怎么也暖不起来;比别人怕冷,穿再多也无济于事;面容苍白无血色,动不动就累……如果有以上情况,说明你可能“体寒”了。

身体中的寒气从何而来?具有哪些伤害?如何抵御寒邪?宏医堂名中医们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寒伤阳,体虚怕冷,得“重视”

中医认为:“寒是万病之源”,具有阴冷、凝结、阻滞的特性。寒作为冬季和初春的主气,在气温较低或气温骤降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寒邪而致病。一旦寒邪入体,必伤阳气,人体便会火力不足,虚弱无力,就像发动机缺少了机油一样,很难正常运转,出现一派凋零的“寒象”,气机凝滞郁结。

据宏医堂名中医李南安介绍,一旦寒邪入体,体质虚弱的人会逐渐发展为寒性体质,通常表现为手脚冰凉、格外怕冷等;对于体质健壮、阳气充足的人来说,会导致身体不适甚至生病,比如常见的关节寒、脾胃寒、女子宫寒等。

风助阵,春寒更猛,得“捂”

与冬季的“干燥寒冷”相比,“春寒”很容易被人忽略。中医有“风为百病之长”之说,春以风为主气,春寒在风邪助阵下,依附于风而入侵人体,较之冬寒会来得更猛,很容易导致老年人血压明显升高,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李南安提醒,春季防寒与冬季单纯的穿暖略有不同,而是强调一个“捂”字,即不要着急换装,老年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

寒入身,必遭殃,得“防”

寒邪侵入人体,停在体表,会导致伤寒、感冒、发烧等小病,可一旦进入体内脏腑经络,就会引发多种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胃寒。小芳(化名)这两天胃又不舒服了,胃脘疼痛、呕吐,吃点东西就胃胀、不消化。宏医堂胃肠调治专家胡中梁主任提醒,这是典型的胃寒。胡主任开了对症的处方,并嘱咐:初春一定要预防寒气入胃,尽量不喝冷饮,宜常喝温水,还可适当吃些温补的食物,如鸡肉、羊肉、栗子、山药等。

宫寒。中医认为,女性体质属阴,受寒后极易出现肾阳不足,使得阴寒内盛、肾阳虚损而致胞宫失于温煦,出现“宫寒”,严重者可导致排卵异常、受孕困难,甚至不孕不育等。

林红(化名)长期月经不调,经期腹痛、腰酸,无法正常工作。宏医堂妇科专家翁黎钦为其把脉问诊后,诊断为“宫寒”。提醒她平时要少吃冷饮等寒凉之物,建议多吃黑芝麻、核桃、枣、花生、红糖、阿胶等益气暖宫、暖身补血的食物。

关节寒。冬季和初春,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气,很多老年人会出现“老寒腿”加重的情况,腰和腿像被冰包裹着一样,酸麻冷痛,活动不便,影响生活,所以一定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暖,可以做做中医理疗,通经活血化瘀,减轻“老寒腿”症状。

肺寒。外寒袭肺会导致咳嗽、咳痰等,所以养肺重点在于预防感冒、防止寒凉之邪伤肺。冬季外出时穿个马甲,护住前胸后背,春季常用生姜、大枣泡水喝可驱肺寒,兼润肺。

寒入身,得看中医

宏医堂国医馆是一个集中医诊疗、理疗康复为一体的大型中医医馆,省市医保定点单位,其会集了10余位名老中医,其中包括:

胡中梁:胃肠调治专家,行医50余年,专治各类胃肠疾病和疑难杂症。

林孝正:老年病专家,高干病房主任医师,从医近50年。

翁黎钦:妇科儿科专家,师从福建省人民医院妇科名老中医郑兰芬,从医50余年。

李南安:针灸、内科及肿瘤专家,主任医师,五代中医世家,从医近50年。

陈肇武:皮肤科和骨科专家,三代中医外科传承,行医40余年。

黄以煌:祖传中医针灸推拿医师,从业40多年,专治各类骨病、骨痛。

杨琦:眼科专家,名老中医眼科圣手杨春嫡系传人,从医40多年,运用濒临失传的滴眼法和涂眼法,专治西医难治或无药可治的眼疾。

王亨民:老年病及男科专家,师承福建省名老中医李时朴,行医近40年,擅治各种内科疾病。

李榕生:儿科和老年病专家,行医30余年。

林善泉:武医结合,整筋正骨,专治骨伤和内伤。

刘仲琦:中医世家,专治小儿疾病和妇科疾病。

此外,还有内科医生林恒荃、倪慕涵、杨启国。这些名医集师承与临床经验于一体,将家传秘方、单方、验方与针、灸、推、按、拿等传统手法结合,对各科常见疾病以及疑难杂症进行全面有效的中医治疗。

医讯:本周四,到宏医堂看诊的朋友,可免挂号费。

名中医预约热线:400-0000-916

宏医堂国医馆(省市医保定点单位),地址:福州台江区洋中路236号金祥花园一层(工人文化宫后门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