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金融315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信银行福州分行普及金融知识 筑牢资金安全“防火墙”
新闻搜索:

版面导航
2018年3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金融素养护航消费者权益
中信银行福州分行普及金融知识 筑牢资金安全“防火墙”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各类新兴诈骗类型不断涌现,个人金融信息安全面临着多种风险。为此,中信银行福州分行提醒广大市民,应不断提升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识别能力,“紧绷防范之弦,远离诈骗之害”。

巧识非法金融广告,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金融广告与大家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但在方便我们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容易让不法分子趁虚而入。中信银行福州分行提醒广大市民,要增强自身风险责任意识,识别非法金融广告,远离非法金融活动。辨别非法金融广告,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金融消费者可辨别金融广告主体是否取得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金融广告的内容要与所取得的金融业务资质在形式和实质上保持一致。

2、金融消费者可辨别互联网平台上发布的金融广告是否具有可识别性,是否显著标明“广告”;是否对金融产品或服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有合理提示或警示,如标明“投资有风险”字样等。

3、金融消费者可辨别金融广告是否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违规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

4、金融消费者可辨别金融广告是否夸大或者片面宣传金融服务或者金融产品,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对过往业绩作虚假或夸大表述;是否对投资理财类产品的收益、安全性等情况进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5、金融消费者可辨别金融广告是否违法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是否违法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违法活动内容。

多问多想谨慎留心,提高识骗防骗能力

金融消费者通过广告接触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应先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通过正规渠道咨询专业的从业人员,作出最终决定前可通过如下的“三多”步骤来增强自身的辨别能力。

一是多问。涉及具体金融产品的广告,都应取得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可询问该公司是否具备发行金融产品和投放广告的资质,询问推销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证明,询问产品存在的风险和目标群体。

二是多想。个人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金融产品和服务,应对自己做出的金融决策负责,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当金融广告的收益让人心动时,不妨先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了解自身的风险偏好后再做出明智的决策。

三是多学。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广告层出不穷,金融产品和服务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但金融的本质不变,金融消费者应通过学习和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金融行为习惯和态度,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

依法维护基本权利,增强风险责任意识

2015年1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行为规范,要求金融机构充分尊重并自觉保障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信息安全权等基本权利,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进行具体规定,强调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八项权利。

长期以来,中信银行福州分行积极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通过走进校园、社区、商场、大市场等区域,深入开展“面对面”的宣教活动,采取宣讲、派发材料、专家咨询、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扩大宣教覆盖面。与此同时,紧抓案防教育、不断提高员工警惕性,增强对诈骗类汇款的识别本领、处理能力,全力维护客户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