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通讯员 吴志
家在福州的市民张萍(化名),今年76岁。二十多年前,她曾患过乳腺癌,十多年前又患上宫颈癌。这么多年,听了无数次的“倒计时宣言”,但是她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和医生、癌友们经常交流经验、互相鼓励,一次次战胜癌症。
4月15日—21日是第24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科学抗癌,关爱生命”的关键,在于引导公众远离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均衡膳食、戒烟限酒、适时筛查、规范诊疗、快乐生活等健康生活方式。对此,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解放军福州总医院肿瘤科负责人陈曦主任医师,就新时代、新思路、新常态如何有效开展“中国式抗癌”,做了相关解读。
“大数据”精准治疗 既要高效又要更小不良反应
“随着分子靶向药、微创外科、细胞疗法等各种新技术的运用,癌症并不是绝症,患者应更多将其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当成一种慢性病。”陈曦主任医师说,有些晚期恶性癌症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也可以尝试新药临床试验,不仅给患者提供了一个免费治疗的机会,也可从新疗法中得到目前国际上最好的治疗,或者是可能比常规治疗更先进的治疗。
“‘精准医学’将为每名患者提供国际权威、前沿性、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陈曦主任医师表示,今后当医生选定了某一种治疗方案之后,还将借助全球肿瘤疾病大数据,根据病例数、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信息,给出世界顶级肿瘤医生团队的建议,确保治疗更强的针对性、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不良反应。
癌症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讲“规矩”更讲“底线”
“防癌是要讲‘规矩’的。”陈曦主任医师说,癌症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要讲“规矩”,根据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用生活“规矩”来改良“癌症概率”。平时粗茶淡饭,权衡好荤素的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尽量少外出就餐,多在自家吃饭。工作有劳有逸,保证睡眠质量,平时多清理“情绪垃圾”。
抗癌更要讲“底线”。“在提倡‘带瘤生存’的今天,更注重的是治疗能让患者活多久,活的质量好不好。以提高患者生活‘舒适度’为‘底线’。”陈曦主任医师一再强调。
要有“没病找病”的意识医生和患者都要有“理财”观
想要不得癌症,一定要有“没病找病”的意识。体检是最有效而经济的健康计划,但不同人群的高危因素不同,体检时建议进行个体化的精准防癌筛查。比如,有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检查,可以考虑做BRAC1、BRAC2的基因检测。
在确诊癌症之后,紧随而至的就是放疗、化疗、手术,各种治疗的费用高昂,因此,“理财”观也应当作为肿瘤医生和家属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懂得“当家”,使患者能有钱做持续的治疗,带着肿瘤长期生存下去。
陈曦主任医师还强调,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治愈中晚期癌症的良药,切勿轻信、盲目地把生命押在所谓的“神芝”、“神医”或者“祖传秘方”上。癌症患者服用补品或营养剂,最好请教医生后再用。
最新数据
日前,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相当于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全国发病率前五位的癌症是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