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恭璋/文 肖春道/图
昨日,福州市区暖阳当空,但100公里外的高山村子——闽侯廷坪乡大垅村,却被雾气笼罩,微风吹来,还夹着丝丝寒气。今年80多岁的张红花老人,拄着拐杖,慢慢挪到房前的围墙旁,望着门前绵延的大山。大垅村是一个自然村,有村民两三百人,但从十多年前开始,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春节才回来,节后他们一走,村里就剩几个老人了。
大垅村位于廷坪乡的一座大山山顶,水泥路只通到山腰的另一个村庄。日前,海都记者驱车百余公里、徒步近半小时,来到大垅村。站在村口,眼前出现十多栋、沿着山势分布的土墙房子。门前最整洁的那一栋,就是张红花老人的家。
远远地,记者就看到张红花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站在屋前的石头围墙旁。记者还未走近,老人就主动挥手致意,尽管是个陌生人,但老人却十分热情,一把拉住记者的手,要记者进屋喝茶。老人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如今三四百平方米的老宅,只住着老人和她60多岁的儿子老李。
老李说,他的儿女都在外面工作,也都在闽侯县城和福州安了家,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来探望老人。因为母亲年龄越来越大,需要他照顾,而母亲又不愿离开这里,这里是生她养她的地方。如今,剩下的3户人家的5个村民,年龄都在60岁以上,分别住在村头、村中和村尾的三栋老房子里。
因为鲜有外人前来,老人每天最喜欢的消遣,就是站在门口的围墙旁,遥望大山之外。去年开始,因为腿脚不灵活了,张红花老人偶尔也会搬张凳子坐在门口。
村民李振好今年60多岁,他的房子位于村中央,十多年前,因为一次生病落下腿脚不便的毛病,他的妻子双眼失明,在县城工作的女儿和女婿,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生活用品回来照看他们一次。
站在屋门前,李振好指着一条土路说,过去,这条路是连接周围几个大村庄的主路,但现在,其他村子大都通了水泥路,这条小路也就慢慢荒废了,杂草长得比人还高,平日里,他们靠着一条拖拉机路进出村。
绵延的大山,蜿蜒的小路,却阻隔不了来自家乡的遥望。昨日,张红花的孙子告诉记者,他一个人在外打拼多年,以前理解不了“乡愁”,但现在想想,乡愁其实就是弯弯曲曲的故乡小路、依栏遥望的奶奶。这几年,随着政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周边很多村子的村民陆陆续续回乡创业,他也希望,自己能早一点攒够本钱,回乡创业、陪伴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