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有医说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福建医生成当地选美评委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8年5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建医生成当地选美评委

选美冠军带着自信的微笑
看似宽敞明亮的病房,竟是临时停尸间

N海都记者 陈燕燕 通讯员 侯培锋 林鹏焘

日记1 庆丰节选美120公斤胖妇夺冠

讲述人:倪晨曦 福建协和医院影像科主治医师

4月28日

4月底,博茨瓦纳已入冬。今天,当地人迎来了庆丰节,庆祝一年的好收成。在非洲,医生很紧缺,中国医疗队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受到了当地人的尊崇,为此,我们医疗队弗朗西斯敦分队的22个队员作为贵宾,受邀参加了这场盛会。

当地人很热情,请我们品尝了很多特色美食:玉米糊、Setsewa牛肉碎,还有油炸毛毛虫。这是从巴哈蜊树上捉来的一种爬行毛虫,名叫“莫巴哈蜊”,约大拇指粗,当地人掏尽虫子的内脏,洗净后油炸、火烤或盐水煮,看起来挺吓人,一开始,我们不敢吃。当地人捉起一只就往嘴里塞,还竖起大拇指说“Delicious(好吃)”,示意我们尝一尝,我们放开胆子一试,嘿!味道还真鲜美,不比虾蟹逊色。

吃饱喝足,各地代表队轮流上台,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蹈。医疗队员们也很嗨,何少华、詹仁燕、陈月燕自告奋勇加入了热舞,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当地人齐声欢呼:“CHI⁃NA! CHINA! CHI⁃NA!”

最后一个环节,是选美,当地人邀请我们医疗队弗朗西斯敦分队队长侯培锋、援非老队员苏爱娜一起当评委。

让我们惊讶的是,参加选美的女子并不像中国一样,尽挑年轻漂亮、身材窈窕的姑娘。当地参选的大多是中老年妇女,从20多岁到60多岁不等,她们穿着传统服装,在草地上走猫步,有的头顶西瓜,有的怀抱陶器,让我们大开眼界。

最后,夺冠的是一个30多岁的主妇,她体重120公斤,膀大腰圆,体型足有我的两倍。她穿着黑衣服,围着蓝布裙,戴着五彩项链,手托着一个竹篮,很自信地走着猫步,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夺冠后,她非常开心,还搂着医疗队员合影留念。

日记2 停尸间里医生给肿瘤病人化疗

讲述人:韦文华 宁德霞浦县医院外二科主管护师

5月2日

来到仰加圭医院,我被安排在肿瘤内科工作。在博茨瓦纳,肿瘤专科医生非常缺乏,目前,整个博茨瓦纳的北部地区只有一位肿瘤专科医师——福建协和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博士侯培锋,迄今为止,他是该院级别最高的肿瘤内科医师。

在这里,肿瘤科医生工作量很大,五个工作日排满了,随访病人仍预约到明年。但病房很紧缺,我们没有专属病房,病人分散在各个病区,每天,侯医师得领着我和住院医生,把全院跑个遍。

更难以置信的是,我们给病人化疗的注射室,竟是临时停尸间。平时,这个十多平方米的小房间紧掩着门,到了夜晚,如果有人去世,就临时停放在此,次日,护工才把尸体推到太平间。每周三是化疗日,我们就在停尸间里,给肿瘤病人化疗。

一开始,我没在意,毕竟从医15年,我已见惯了生死。但病人的淡定让我很好奇,其实病人并不介意。因此,每周三,我们就在停尸间里工作,每次化疗的病人少则30个,最多时达52个。在这里,约八成的肿瘤病人是艾滋病患者,他们的抵抗力很弱,并发症很多,化疗的耐受性比较差,我们必须加强观察,有时,一天忙下来,天已经黑透了,我们才能离开停尸间,这时,我总感觉脊背发凉。

上周三,又是化疗日。一大早,我推开门,急匆匆地往里走,猛然抬头,竟看到一具遗体摆在眼前,全身蒙着白布,瞬间,空气好像凝固了。我惊呼一声,正想退出,一扭头看到走廊上的病人已排起了长队,我瞬间冷静了,赶紧喊来护工,帮着把遗体推去太平间。简单消毒后,我招呼病人进屋,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