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闽味
3上一版
 
闽派根雕“突围战”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8年5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闽派根雕“突围战”

福州木雕﹃象园派﹄传承人潘发清(中)和儿子(右)及徒弟,在创作十米长的红军长征全景根雕
根雕工人每天都在粉尘中作业,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愿做这行了
每一划都凝聚着根雕艺人的心血
为拍好根雕,专业摄影师不仅需精心调整角度,还要配备多盏大灯,不亚于大片现场

N海都记者 石磊磊/文 黄启鹏/图 实习生 程楚欣

走进福州闽侯县上街镇,街道两边随处可见根雕工艺品的身影,大到数十米高的人像根雕,小到茶杯汤匙,应有尽有。上街的根雕曾占据全国70%的市场份额,但现在市场有些不景气。因种种原因,很少有人知道闽派根雕是国内根雕行业的源头之一。面对窘境,上街根雕人不断探索创新,寻求突围之道。

“替他人做嫁衣”的尴尬

上世纪80年代,大批福州雕刻名家开始在上街开办根雕厂和个人工作室。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上街镇成了闽派根雕的主要聚集地,有上千家根雕创意工坊,从业人员达三四万,生产的根雕艺术产品占全国市场70%的份额,年交易额30多亿元,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根雕生产、销售基地之一。然而近几年来,闽派根雕陷入窘境。上街根雕市场生意不景气,商家只好把根雕作品运到浙江售卖,这样虽能提高价格和成交率,但也使上街根雕陷入“替他人做嫁衣”的尴尬,闽派根雕名声越来越小,上街根雕艺人倍感无奈。

76岁的潘发清,15岁就开始接触雕刻,是福州木雕“象园派”传承人。说到根雕市场,潘发清直摇头。根雕工坊占地面积大,店租高,很多撑不住的根雕艺人索性关掉工厂,改行做其他生意。潘发清和儿子在上街根雕城里经营着一家工作室,勉强支撑。另外,根雕制作非常辛苦,每天要吸入很多粉尘,年轻人不愿做,连他自己的孙子都不干这行了,根雕手艺面临断代危险。

题材创新+电商平台

为重振闽派根雕,上街根雕艺人打响突围战。

首先是内容的创新。以往闽派根雕的题材,多是古代人物、鸟兽等,比较狭窄;题材如何拓展,如何贴近生活,上街根雕艺人开始探索。余春洲是潘发清的徒弟,去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余春洲决心做一个10米长的红军长征根雕作品。为此,他查历史资料,看《长征》连续剧,带着主创人员赶赴井冈山参观学习。去年5月,十几人的团队开始雕刻,预计今年10月才能完成。把革命历史题材引入根雕,这在我国根雕作品中并不多见。余春洲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个红色主题木雕馆。对于他来说,产品的独特性是最大的竞争力,产品做好了,不怕卖不动。

销售渠道的拓展,也是闽派根雕“突围战”的一招。上街根雕艺人将目光转向互联网平台。电商在上街根雕城发展开后,摄影成了关键,好的摄影可以把根雕的更多细节呈现出来。佳强是专业摄影师,如今主要业务是在上街镇拍摄根雕。为了拍摄一个四五米高的根雕,他往往要打上四五盏灯。他还经常跟拍根雕艺人,将一件根雕作品从未雕琢到成形的过程完整地拍摄下来,像是赋予了根雕一个故事。“让买家真正了解一件根雕作品。”佳强说道。

蒋柏城是上街一家根雕电商平台的运营总监。他的团队已从3年前的一人增加至12人,现在一个月的营业额200多万元,他对闽派根雕的前景非常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