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影像
3上一版  下一版4
 
要的就是这个范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8年5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的就是这个范
福建京剧院90后“小戏骨”成长记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台戏都要经过几十上百遍的排练。左二为张艺昆,右二为宋梓铭
这群90后,京剧已成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未来的路还很长
压腿等基本功,京剧演员每天都要练
5月12日晚在凤凰大剧院,张艺昆(右)主演的《艳阳楼》赢得阵阵喝彩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大戏开锣!
扫码看视频

N海都记者 陈海容/文 王浩志/图

看京剧、聊京剧,似乎是中老年人的话题和兴趣。但在福建京剧院,有着这么一批年轻的80后、90后京剧演员。他们大多是科班出身,秉持着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从小苦练基本功,多数人接触京剧的时间有十年以上,个个都是“小戏骨”。近日,海都记者走进福建京剧院,带您一起聆听他们与国粹之间的故事。

上午8点刚过,这批年轻人便陆续来到福建京剧院排练厅,三五成群,开始练基本功。25岁的“长靠武生”张艺昆,是当天排练剧目《艳阳楼》的主演,一早就穿上3寸的厚底鞋在场内“圆场”。小伙来自河北,从13岁开始,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苦练基本功,16岁时被一名来自北京的老师选中,自此开始接触京剧。他说,这部剧的经典场景是“醉打”,但要将醉酒的人物“高登”演得真实、自然,却十分不易,需要花很多时间和心思琢磨、排练。

“演出要穿3寸的厚底鞋,刚开始时,崴脚是常有的事儿。”张艺昆告诉记者,干这行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在别人看来很枯燥。“但京剧的魅力太大了,虽然很苦很累,一旦接触,就会被它牢牢吸引。”他说,“艺无止境”,心中有了执念,就会想去学,学越深就越有成就感。为了这次演出,他还作了“牺牲”,将自己的头发给剃了,为的是方便装扮。两个多小时排练下来,演员个个已是满头大汗。

整个团有五六十个年轻的京剧演员,“武丑”刘安树是年纪最小的,今年刚20岁出头,两年前来到京剧院,接触京剧也有6年时间。同样年轻的还有1995年出生的曲杨莹,初见她时,只觉得她是个文弱的小姑娘,但没想到,在这副“文弱”的外表里,竟藏着一位“女汉子”。身为“武旦”的她,演的是花木兰、穆桂英这类女中豪杰的角色。

在这批年轻的演员中,也有不少是受家庭环境影响接触京剧的,1989年出生的宋梓铭便是其中之一。“小时候看姥爷唱京剧,觉得好看、有趣。”宋梓铭学京剧有16年了,他姥爷可是个“老戏骨”,唱京剧有60年之久。从小对京剧耳濡目染的他,便也爱上了京剧。

“京剧是‘厚重’的艺术,最重要的是韵味儿,要有范。”福建京剧院副院长孙劲梅告诉记者,近些年来,国家对传统艺术更加重视,政府拨专款培养年轻的京剧演员。“但学京剧,最重要的是童子功,成才率极低。”目前,年轻的京剧演员也越来越多,他们还时常将京剧带进高校,为的是让更多青年人感受到国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