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王林成/文 包华/图
核心提示 山清水秀之间,农家院落白墙黛瓦、错落有致;整洁村道两旁,医养中心、幼儿园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历经世代流传,宗祠书院焕然一新、古色古香……如今在福建的很多村落,美丽乡村的别样景致已次第涌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4年以来,我省持续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每年整治1000个村庄,打造100个以上示范村,创造出美丽乡村建设的福建经验。田园风光、传统特色、改善提升、环境整洁、新村建设、产业发展……160多个可复制可推广、又体现不同特点的示范典型村庄已涌现而出。
永泰大喜村 湖光倒影云蒸霞蔚 美院学生流连忘返
在距离福州市区100公里车程的永泰深山,有一处世外桃源般的湖畔村落,它就是大喜村。
难得一见的175亩水域,湖中倒影云蒸霞蔚,周围李树环绕,村庄房屋坐落其间,颇有泸沽湖风范。大喜村能让你一进村就不自觉放松下来,想在这样一个地方静静地发呆就好。
村里的古木丛林、古道、特色民居建筑,依然保持农耕文化的原生态,这里是回归自然、探幽寻梦、寻找儿时乡愁的好地方。在村中的溯溪景区,激流、跌水、瀑布、深潭如一出全景剧,不停映入眼帘。摸着石头过河,全副武装泅渡,惊险刺激、惊喜连连。
大喜村位于永泰嵩口镇东南部,在福州最高峰——东湖尖山脚下的深山腹地,距离嵩口镇区约12公里。全村有4个自然村、600多人口的大喜村曾经是林业大村,享有“远学美岭、近学大喜”的美称,目前村里主要是留守老人,年轻人大都进城了。
如今,大喜村以它清新的空气、原生态的农耕文化、淳朴的民风,吸引了远道而来的游客。大喜村村支部书记黄时杰介绍,他们聘请了台湾团队作为规划顾问,按“保留传统村庄风物风貌,乡愁留住你我心中家园”的设计理念,改造山村老宅,走特色民宿之路,着力深化美丽乡村品牌发展的内涵。
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世外桃源般的大喜村吸引了一拨拨城市游客。去年5月,中央美院的学生们还专程来到大喜村,用他们手中的画笔绘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乡土作品,全年进村旅游的城市游客已经超过1.5万人。
长乐青山村 从龙眼树枯萎颓败 到打响青山贡果品牌
地处福州长乐董奉山脚下,青山村被山水环抱。一走进村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漫山的龙眼树。如今,这里还保留着2000多株上百年的龙眼古树。
在一棵有300多年历史的龙眼树旁,海都记者见到了青山村党总支部书记黄雄秋。从1984年开始担任青山村村委会主任,黄雄秋已在村两委的领导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
如果不是靠着他的回忆,外人很难想象到青山村曾经贫穷落后的景象。“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的龙眼树很多都已枯萎颓败、产量锐减。”黄雄秋上任伊始,压力也很大,如何振兴龙眼种植这一产业,成了他反复思考的问题。很快,他认识到,想要发展龙眼产业,首先要调动起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他和村干部创立了龙眼承包制度,让村里的龙眼树重现生机。
1992年9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等领导,来到青山村调研,对村里的发展给予了肯定。“我清楚地记得,临行前,他亲切地拍着我的肩膀鼓励道,你们干得很好,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把青山村建设发展好。”黄雄秋回忆道。
为了继续做大做强青山龙眼品牌,黄雄秋和村干部们不断探索,又成立了青山龙眼合作社和龙眼协会,请来专家为村里的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青山龙眼自宋代起就是“贡品”,他们还打出了“贡果”的概念。
“要把青山村真正打造成习总书记所提出的美丽乡村,这是我们现在奋斗的目标。”黄雄秋说道。
如今,青山龙眼已注册商标,并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全村已有18万株龙眼树,卖价比一般龙眼高出了不少。青山村已发展为以龙眼为龙头产业、以人文历史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村。
长乐长安村村中医养中心老人看小病免费
“你若长安,便是幸福。”这是长乐长安村的口号,更是对村民们的承诺。“6年前,长安村还是一个典型的‘后进村’,基础设施落后。”长安村党支部书记林岩云说,近年来,村里把医养中心的建设作为一个重点。
2015年投用以来,中心为本村6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医疗补助,他们去营前卫生院和本村卫生所看小病产生的医疗费,除掉农村医保报销后,还可以把剩余的医疗费拿到医养中心报销,基本实现看小病免费。
“医养中心的开支,一部分来自村民、华侨的捐赠,另一部分靠村财开支。”林岩云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增加村财收入,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其中产业兴旺是重点。”林岩云表示,在去年村财收入40万元的基础上,他们计划今年实现翻一番到80万元。长安村已布局种植树葡萄等高端果树,打造特色采摘田园。按树葡萄市场价每公斤160元算,种植了800多棵的树葡萄,保守估计每年产量能达到2500公斤,这样就能为村财增加40万元左右的收入。
全省160多个示范典型村庄 实现可复制可推广
多年时间的实践,福建创造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富经验。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攻坚计划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此外,省人大、省政协也多次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为重点调研课题,每年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均有多件涉及美丽乡村建设议题。
从2014年起,我省开始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每年整治1000个村庄,打造100个以上示范村,省政府每年召开现场会进行部署推动,省级财政每年拨出10亿元专项资金进行补助。
到2018年底,我省将累计整治5700多个村庄,并推进180条美丽乡村特色景观带建设,已形成连线扩面的态势。同时,规模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涌现出田园风光、传统特色、改善提升、环境整洁、新村建设、产业发展等六种类型160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典型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