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新华社电
近年来,一种俗称“百万医疗险”的保险产品,以低保费、高保额等作为营销手段,迅速蹿红网络,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仅今年一季度,互联网健康险签单件数就达4.89亿件,同比增长41.4倍。这种看上去像天上掉馅饼的事,靠谱吗?热销背后是否有“套路”?记者进行了调查。
2016年,百万医疗险诞生。这种一年买一次的短期健康险,网络投保方便快捷,用几百元钱的保费撬动几百万元保额,一经推出便大受市场欢迎。
“最高600万保额,突破医保限制,癌症无免赔,保住院/特殊门诊,进口药报销。”在某家保险公司的官网上,打出了这样的广告语。
目前,百万医疗险保额的标配通常是:一般医疗保险金100万元以上,癌症医疗保险金100万元以上。理赔范围的标配是:不限社保范围、不限就医原因、不限治疗手段。在服务方面,大多数产品都提供“绿色通道”服务、住院费用垫付、知名专家门诊预约等。
记者对某家公司新推出的产品测算发现,对于有社保的人,30岁时投保约300元,40岁时投保约400元,50岁时投保约900元,60岁时投保约1400元。因为保费低、保额高,切中老百姓“看病贵”的痛点,于是百万医疗险便成了“网红”产品。
记者了解到,由于多数百万医疗险规定必须进入公立医院就医,且赔偿是发生在一年内的医疗费用。因此,发生百万元、千万元医疗费用的概率并不高。
专家说,从理赔情况看,超过百万元的理赔案例极为罕见,保险公司给出的这种高保额,只是一种营销噱头。
当前该险种还存在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多数产品设置了1万元免赔额,一般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中的特需不予报销,实际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再扣除1万元免赔额,实际上理赔金额并不大。如果属于大病,治疗则是长期的过程,但到了第二年该病种成为既往症,保险公司对既往症通常不保。
记者调查发现,销售过程中的误导情况也常见,尤其以“承诺续保”混淆“保证续保”居多。比如,上海一家健康险公司推出产品介绍:百万保障231元起,自费药进口药全报销,续保可至99岁。这种宣传带有明显的误导性,连续续保并不是保证续保,一旦产品停售,便无法续保。
针对乱象,今年5月银保监会启动了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重点之一就是严查以营销为噱头、开发“奇葩”产品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