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燕燕/文 黄孔瑜/图 实习生 范凡敏
海都讯 看病时,许多患者有过这样的经历:门诊时挂的是王大夫的号,住院时改成了李主任主刀,出院后复查又是陈医生负责,难免要跑腿奔波。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在福建省肿瘤医院,门诊、住院、手术、术后随访、复查,都由同一个医师团队负责到底,让病人少跑腿。这是国际上主流的“主诊医师负责制”。近日,福建省肿瘤医院新一批75名主诊医师正式受聘。每一名主诊医师带领自己的团队,服务病人。目前,在福建,主诊医师负责制仅省肿瘤医院实行。
门诊、检查、手术等,医生都给安排好
52岁的老王是宁德患者,也是一名医生。今年4月,他被查出鼻咽癌。
“我当了20多年医生,直到自己成了病人,才真正了解病人的苦!”老王说,刚发病时,他到福建一家三甲医院就诊,门诊、彩超、住院、放化疗,是不同的科室负责,家人拿着检查单,东奔西跑,到不同的科室预约。
4月底,他转诊到福建省肿瘤医院,找到陈丽莎医生所在的主诊组。从此,门诊、住院、手术、放化疗、复查,都是同一组医生负责。哪怕做个彩超,陈丽莎团队也会帮着预约好。
老王说,每天,陈丽莎带着同组医生至少查房一次。她还主动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微信号码,让老王随时能找到她。“很多人得了肿瘤,觉得很绝望,尤其是背井离乡,到省城住院,难免会无依无靠。如今,随时能找到熟悉的医生,心里很踏实。”
该院副院长陈传本说,肿瘤病人病程长、反复住院,涉及科室多,医院要求主诊医师对每一个病人负责到底,比如手术完,需要放化疗,都要由这个主诊医师(团队)来代为联系。简单说,从入院到出院,你只要找主诊医师(团队)就对了。
主诊医师3年一聘,实行末位淘汰制
其实,早在2008年,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下,福建省肿瘤医院就试点了“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医疗管理模式,几经改革,如今已经是“4.0”版。最近新一批75名主诊医师,也就是75个主诊医师团队正式上岗。
肿瘤内科林根博士是新晋的主诊医师。他告诉海都记者,以前,他只是主治医师,被分配到肿瘤内科首席专家黄诚的诊疗组。如今,他自己成了主诊医师,带领5个年轻医生,独立诊疗,责任更重了。同时,主诊医师每个月、每个年度都有考核,3年一聘,实行末位淘汰制,大家都不敢松懈。
福建省肿瘤医院现有32个病区,每个病区都有一个科主任,还有2-4个主诊医师。主诊医师不仅对本组医疗质量负责,对效益、绩效考核也具有决定权和分配权。
这种新的医疗管理模式,推动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革新。
陈传本副院长说,过去,相同级别、相同职称的医生绩效分配基本相同,干多干少一个样。如今,“主诊医师负责制”根据实际工作量、医德医风、病人满意度定报酬,多劳多得,优质优酬,不少中青年业务骨干脱颖而出,患者满意度等也都明显上升,“这是医患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