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影像
3上一版  下一版4
 
“90后”抗战老兵热衷发明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8年7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90后”抗战老兵热衷发明
他叫郑祥开,退休25年,拿出年轻时“抗战到底”的决心,获得4项国家专利
郑祥开年轻时的戎装照
郑老发明的免滤芯净水器
在家里做实验的郑祥开
老人获得国家专利
郑老借助电脑设计产品

N海都记者吴臻徐丰/文肖春道/图实习生罗笔文

海都讯年少遇日寇入侵,他投笔从戎;青年再续学业,他考取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后,他从事全省的防疫工作。现在,福州92岁的抗战老兵郑祥开退休在家。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位老兵爱上了发明创造,钻研不辍,已拥有4本专利证书。日前,海都记者走近这位有趣的“90后”,寻访他多姿多彩的人生。

外公被日寇伤害他投笔从戎

郑祥开生于1927年,祖籍闽侯白沙。1941年,日本人占领了福州。凶残的日寇进村后,剪下了他外公的胡子,一把火烧了,还一刀挥向老人,将老人的脑袋划出大口子。从那时起,日寇的残暴,坚定了他抗战到底的意志。

1944年,郑祥开毅然决定中断学业,从军入伍。军队的训练非常严苛,有一次出操,他的绑腿掉下来,绑的时候忘了讲“报告”,当场被排长一拳打趴,之后,还被加罚一个礼拜站岗。这样的训练持续了七八个月。1945年8月15日晚上,他在睡梦中被叫醒,团长告诉他:“日本人投降了!”

1946年,郑祥开选择复员,继续未竟的学业,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同济大学环境工程系给排水专业。他毕业后被分配到省卫生防疫部门工作,直至1993年退休。

家里成了实验室他要做“发明家”

海都记者来到位于鼓楼军门社区的郑祥开家中。退休后,郑老没和多数退休职工一样,享享清福,带带孙子、孙女,而是置办了一大堆实验用具进行发明创造。一进门,海都记者就看到,屋内桌上摆放着一排瓶瓶罐罐,一个靠墙的柜里,摆满了奖杯、奖牌及发明物的模具和成品。

“这些瓶瓶罐罐可重要了。”郑老说,退休前,他的工作和排水以及环保相关,退休后的很多发明也和环保有关系。去年,他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申请到了国家专利,便是利用这个“实验室”完

成的。

目前,郑老获得了4项国家专利:分体式不需更换芯的净水器、液体流向转化器、空气净化装置以及早年已卖出的气态空气消毒剂。郑老向记者演示了最新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它可以用于除雾霾:一个方形红色的水箱,上面连接着一根吸气管,点燃木屑产生的浓烟被吸入后,直接溶入了水箱内的水中。

郑老说,这个发明的关键是水箱内的连接吸气管,它有非常细密的孔,雾霾被吸收后会被水溶解。“社会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爱唱闽剧乐器也玩得“溜”

平时,郑老还爱唱闽剧。“抗战的时候,学校转移到闽北山区,课余时间,语文老师就教我们学闽剧。”他回忆,这位老师是个富有情趣的人,经常和学生们开展文艺活动,也让他和闽剧结了缘。不过,有一次,他哼着闽剧回家,母亲听到后生气了,“送你去上学,不好好念书,去学唱戏?”

郑老说,虽然母亲

不喜欢自己学闽剧,但自己并未放弃,还是与老师、同学去各个地方演出慰问。此外,初中时,他喜欢上了拉二胡,这也是他坚持最久的一个爱好。

现在,郑老还是坚持在每周一、三、五和朋友一起去公园唱闽剧。只是年纪大了,没有“年轻人”唱得好,便退到幕后为剧团伴奏,而郑老所说的“年轻人”也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