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影像
3上一版  下一版4
 
层层土碗 垒起百年老村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8年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层层土碗 垒起百年老村
宁德蕉城区的碗窑村,明代开始以制碗为业,村民就地取材用碗胚砌墙
用碗盒砌的墙体有别样的味道
圆圆的土碗层层垒起房屋
▲如今,村民用碗盒种花种菜▲

藤蔓爬满屋瓦,村子多了份幽静
蔡老伯家的墙体,全部用碗盒砌成

N海都记者 赵杨 黄孔瑜 文/图

海都讯 在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有一个依山面海的小村子,独特的房子吸引了不少游客:房子的墙体,不是传统黏土或是石头堆砌,而是由圆圆的土碗,一层层一排排地垒起来。这些以碗盒砌成的民房,便是“碗窑村”名字的来历。

在国内,被称为“碗窑”的村子有多个,但宁德的碗窑村绝对是最值得去的碗窑村之一。走在碗窑村,青石板的小巷、墙角的青黛、圆弧形相连的碗面连绵不断组成的墙体,使看惯了平平整整墙面的人感到一种别致,一种艺术。

其实,这些“碗”,严格意义上是碗盆,当地称为“碗盒”。碗胚制碗烧两三趟后,就废弃不用了,堆积如山的碗胚丢弃了又可惜,烧过的胚子又不好重新利用,于是,村民就地取材用来做墙体材料。

据了解,碗盒在大约1500摄氏度高温的火中烧制而成。村里的老人回忆,因为碗盒由高温烧制而成,质地非常坚固,而且有防火功能,村子里曾经有放置松枝的房子着了火,火势猛烈,石头都爆裂了,但碗盒砌成的墙体却丝毫不受影响,“因为碗盒中空,墙体由里外两层碗盒砌成,隔热、隔音效果好,有冬暖夏凉的效果。”

如今的碗窑村,虽然老窑依然有迹可循,但已经不再烧碗了。诸多现代的小洋房取代了大部分碗盒房。那些用来烧碗的碗窑,以及用碗盒砌的房子,在岁月的侵蚀下渐行渐远。偶有旧宅院,剥落的墙体上露出整整齐齐叠砌的碗盒。村民们说,如今的碗盒,更多地被人拿去种花种菜,赋予了另一种生命与意义。

但村里的古民居,与宁德市区古民居不同,既有浓郁的闽东地方建筑特色,又糅杂了闽南建筑风格,与闽东山区的古建筑形成了强烈对比,特别是梁枋、托梁、雀替、斗拱间的彩绘,给人以复杂多变、气派非凡的感觉。而更让人好奇的是,这个闽东北的村庄,村民讲的方言却是闽南话。

当地村民解开了谜底:早在明代,一些闽南移民落脚于高岭土存量丰富的宁德蕉城碗窑村一带,开始以制碗为业。当时,闽东海运交通极为便利,而碗窑村地理位置极佳,东临天然良港三都澳。该村曾为浙江民窑生产地,有上万工人在此生产日常生活用具、文房四宝等,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