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闽味
3上一版  下一版4
 
福州怀安窑 盛唐时走红海外
鳌顶峰下 坊间书香
鳌顶峰下 坊间书香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鳌顶峰下 坊间书香
鼓楼区鳌峰坊,有明代最大的民间藏书楼,清代福建最早的书院;此次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将挖掘老城记忆,并融入现代经营理念
透过鳌峰书院的白墙黑瓦,可以感受到坊巷里浓浓的书卷气

N海都记者 王林成/文 包华/图

海都讯 在福州鼓楼区的闹市之中,鳌峰坊静守一方。清代曾执闽学术文化之牛耳的鳌峰书院,就深藏其中,早早为这条坊巷注入浓浓的书香气。如今,幼儿园、小学、中学在鳌峰坊密布着,每逢上下学高峰,都是车水马龙的热闹场景。

作为鼓楼区着力打造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鳌峰坊很快将成为具有传统风貌的书院文化特色街区,为它厚重的底蕴再添画龙点睛之笔。

与于山相伴 曾多次更名

鳌峰坊位于于山北麓、朱紫坊街区东南隅。鳌峰坊唐代名九仙坊,因可通往九仙山(于山)而名。因南宋绍兴十二年,里人陈诚之状元及第,所以又改称登瀛坊。其后,理学家黄榦(gàn)的鳌峰精舍亦在坊内。明朝时,因于山最高处的山峰形似巨鳌,名为鳌顶峰,登瀛坊更名为鳌峰坊,这一名称一直使用至今。

短短的鳌峰坊,不经意就已从头走到尾。但如果留心漫步,你又能清晰地感受到这里厚重的历史积淀。

只有300多米的鳌峰坊及周边,现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分别为高士其故居、李世甲故居。此外,还分布着鳌峰书院旧址、鳌峰坊31号、鳌峰坊43号、观巷33号、宦贵巷7号、观巷支弄1号等不可移动文物点6处,另有历史建筑鳌峰坊33号、35号。

书香之气 自古以来散发

在整条坊巷中,精雕细刻的鳌峰书院大门,最为夺目。清康熙四十六年,福建巡抚张伯行在鳌峰坊内创立了鳌峰书院,成为清代福建最早、最大而又最著名的书院。

书香之气,自古以来在鳌峰坊散发。除了南宋里人陈诚之状元及第外,明代学者徐熥、徐火勃在坊内建有藏书楼“红雨楼”、“绿玉斋”,是当时规模最大的民间藏书楼;学者郑善夫别业建有迟清亭,在今高士其故居内;四川巡抚邵捷春曾在此坊营建“冶园”,花木茂盛,成为当时文人名士吟咏聚会场所。

“冶园”至清代改为鳌峰书院,在全省范围内招生,从康熙五十一年至嘉庆九年(1712—1804年),共49科乡试中,考中举人的有856人。

书院遗风,名校传承。如今,蓓蕾幼儿园、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福州格致中学都位于鳌峰坊内。

登山古道 将进行修缮

与山为邻,鳌峰坊东段还藏着一条不为人知的登山古道,直通于山。这条古道弯弯曲曲,仅两三米宽,石阶之间已满是青苔,保存相对完好。

在此次鳌峰坊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中,登山古道的修复被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将在充分保留原貌的情况下,对沿线破损的步道和围墙等进行修缮。

而根据规划,鳌峰坊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西临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法海路、新权路,东至五一路,南至古田路,包括了于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建设过程将分为“三部曲”:挖掘老城记忆,把地方文化精髓详细、如实地梳理出来;展现古城韵味,运用先进技术和规划建设理念,将文化精髓、老城记忆继承并展现出来;形成特色品牌,在延续地方历史文脉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时代特色和现代经营理念,打造“老城底片、新都市客厅”。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