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闽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救命的时候,做医生的怎能不去”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8年8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救命的时候,做医生的怎能不去”
省立医生黄绳跃说,曾祖父的“治家格言”,让子孙走上从医之路,一家五代出了11位医生;昨日首个中国医师节,海都独家专访,讲述“医者仁心”的传承
黄绳跃带着实习的外甥女黄华欣查房
1987年,香港商报报道黄绳跃父亲黄克清为患者摘除肿瘤
黄绳跃父亲黄克清(后排左三)、母亲林芝华(后排左一)与患者合影
早年黄绳跃(图中白衣)做手术,父亲(图左一)和北京天坛医院王忠诚院士(图左二)指导
黄绳跃女儿,是北京天坛医院的医生

N海都记者 夏雨晴/文 肖春道/图 实习生 林芮岚 通讯员 陈钰涛 宁宇

一把手术刀,能够救下多少条人命?当这个问题,成为一个家族的传承,他们希望,答案永远没有尽头。

1949年,福建莆田涵江老中医黄懋(音mào)赞不顾家人阻拦,孤身进入鼠疫泛滥的村庄,救下不少乡亲,自己却感染鼠疫不幸离世。至此,“医者仁心”四个字被乡亲们念了几世,也在黄懋赞子孙的心里发了芽。从他的孙辈开始,三分之二的子孙选择了从医。

黄懋赞的孙子黄克清和黄克寿,前者是“福建神经外科专业第一人”,后者则是福建著名普外科专家。曾孙黄绳跃现任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而黄绳跃的堂弟、女儿、女婿、外甥女等人,也都走上了从医之路。整个家族五代中,便出了11名医生。

2018年8月19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当你看完黄绳跃家族的故事,你或许会真正了解,这个节日的意义。

为救乡亲 曾祖父染鼠疫离世

8月10日早8点,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外科病房,61岁的黄绳跃正带着22岁的外甥女黄华欣查房。黄华欣在英国读大学学医,暑假回到福州,跟着舅舅实习。“每次的家庭聚会,就像医学讨论会。从小,我就觉得做医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大学毫不犹豫选了医科。”黄华欣笑着说。

早年间,黄家大部分人移民马来西亚。从根上说,黄家应该是个经商的华侨之家。而从医的转折点,要从曾祖父黄懋赞说起。

黄懋赞是莆田涵江一带小有名气的中医,家中常有人来求诊。1949年,邻村暴发鼠疫。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一旦染上,九死一生,很多医生都不敢前往。眼见疫情泛滥,乡亲们便来求黄懋赞。黄懋赞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就往疫区去。家中亲戚听闻,前来阻拦,黄懋赞当场呵斥对方:“这是救命的时候,做医生的怎么能不去!”

黄懋赞救下了邻村不少人的命,但从疫区回来之后,他自己染上了鼠疫,高烧不退,不幸离世。

“曾祖父走的时候60多岁,乡亲们一直念着他。”黄绳跃说,这个故事他听父辈说起过无数次,尤其曾祖父的那句话,更是从小听到大的“治家格言”。在黄懋赞言传身教下,他的三名孙子,两人选择从医,后都成为名医。

家中常年留个房间 免费给老乡当病房

黄绳跃的父亲黄克清,是福建第一个接受神经外科规范培训的专家,也是在我省开展神经外科专业的第一人。其叔叔黄克寿,则在普外科方面悉心钻研,后来成为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普外科主任。而黄绳跃的母亲林芝华就业于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婶婶则是协和医院血液科医生。

在黄绳跃的眼里,父亲和叔叔与故事中的曾祖父很像,都对病人特别好。黄绳跃还记得,一次三明市清流县的一名伤者,需要父亲前去救援。伤者在深山中,当时没有手提电话,黄克清徒步走了两天两夜。他每到一个公社,就用手摇电话打到伤者的村庄,询问情况。“对于这样的‘苦差事’,他从不拒绝。”

那时候,从外地来看病很麻烦,不仅路途远,还要一堆证明,常常还没有床位。黄克清知道后,就腾出家里的一间房,给老乡们免费当病房,不管认不认识,都能来住。

家族中多华侨,又是名医,黄克清在海外华人心中的地位很高。改革开放初期,应广大海外华人要求,父亲兼任莆田华侨医院院长。从医多年,他凭借高超的医术救回了无数人的命。一名脑出血死里逃生的印尼华侨,还特地给省立医院捐了两辆救护车。“当时买一辆轿车,都是极其困难的。”黄绳跃说。

“每救回一人,那种成就感无可比拟”

“当医生要吃苦、吃射线,但父亲还是希望我从医。因为每当救回一个人,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黄绳跃说,自小,家里总有患者前来拜谢父母,其中一位林姓叔叔,几十年来,每年正月初一,第一个登门拜年,直到2014年父亲因肺癌去世。还有一位老人,得了颅内多发动脉瘤出血,当时的医疗条件做造影检查,医生也要“吃射线”。但黄克清还是坚持为病人检查明确,手术后老人活到90岁高龄,每年坚持给父亲寄贺卡。

1977年高考,黄绳跃考上中国地质大学。但受父亲影响,放不下从医的心愿,毅然复读重考,终于如愿考上福建医科大学。如今,黄绳跃已是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他的妻子沈翎则是福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耳鼻喉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和父亲一样,黄绳跃也是“操心命”。每天早晨,他几乎都是最早到科室的。即使是双休日或者节假日,他只要没有离开福州,都要到医院来查房,风雨无阻,“希望对患者每天的情况都能了解”。

前些年,黄绳跃的女儿、女婿也加入了医者行列。“从我曾祖父黄懋赞算起,家族里已经有11个医生了,还有个在读书的‘准医生’!”黄绳跃说,“大年三十急诊多,一家子的医生,不是这个在值夜班,就是那个被叫去手术,一家人很难吃顿完整的团圆饭。”

“当医生很苦,我们嘴上也常常说,不要再让孩子们当医生了。但是最终还是都把他们带上了从医之路。”黄绳跃说,曾祖父黄懋赞那句“这是救命的时候,做医生的怎么能不去”仿佛是家族的宿命,也只有当了医生以后,才能更真切地体会“被需要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