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石磊磊/文 包华/图
闽江是福州人的母亲河。今年7月下旬开始,闽江上多了18艘垃圾清理船,从驳岸到航道,每天,船上工人都要顶着高温和水面强烈的反射,在江面上打捞6到8个小时。
上午10时许,福州台江的闽江旅游码头,大型观光游船内开着冷气,游客在船舱里可以欣赏闽江变得清洁的航道以及两侧的秀丽风光。而游船外的垃圾清理船上,清洁工人穿着不透气的反光制服,在烈日下打捞江面漂浮的垃圾。
昨日上午,海都记者在垃圾打捞船上站立不到1分钟,就被江面反射的阳光照得直冒汗,空气中还弥散着垃圾腐烂的气味、发动机的柴油味。作为母亲河上的“清道夫”,清洁工们除了暴晒外,还要灵机应对不同潮汐,处理不同的垃圾。
遇上缠住的垃圾得徒手一根根去除
今年50岁的老邱,生活在建新镇,曾在闽江以打鱼为生。和陆地上的清洁工不同,入行前,公司要考核老邱他们的游泳技能,还要考核他们对闽江水域的了解程度。
闽江旅游码头,是漂浮垃圾“重灾区”之一。每天早上6点,老邱和同事们,从这里开始一天的工作。每艘打捞船配两名工人,船上的三个垃圾箱也各有分工,一个装西瓜皮、水鸟尸体、死鱼等腐烂垃圾,一个装枯枝落叶,一个装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
老邱他们穿的制服,是长袖长裤,目的是防晒,“江面上的紫外线强度,是陆地上的数倍”。为了感受水流波动,他们穿着拖鞋上船,常常光脚作业,脚皮被江水长期浸泡。
拿着网兜打捞江中垃圾,看似简单,老邱可以一边控制船向,一边打捞,可谓信手拈来。而记者两次体验,都扑了个空。老邱说,记者还不了解闽江。
从洪山桥到魁岐大桥,是这些“清道夫”的工作区域,潮汐和地形决定了他们的上班时间表。比如,解放大桥两侧落差大,只有涨潮时才能顺利通过;比如一些水湾,也只有涨潮时才能进去清理。
上个月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老邱和同事是上岸吃午饭。然而,总有涨潮时间遇上饭点,于是他们选择带盒饭上船,可这得克服船上垃圾的臭味。退潮时,他们要徒手清理驳岸护堤上滞留的垃圾,遇到江畔锁链上缠绕的垃圾,还要徒手一根根去除。
一个月捞起40多张废旧沙发、床垫
在闽江的洪山桥到魁岐段,每天有18艘清理船在打捞垃圾,每艘船的清运路线,少则9公里,多则近20公里。老邱说,过去一个月,他记得上游漂下来40多张废弃的沙发、床垫。这些大型垃圾,需要两艘船4个人一起拖到岸边。
今年7月前,闽江福州市区段,尚未采取精细的网格化垃圾清理。原先大都是沿线公园的环卫工,本着就近原则,清理驳岸垃圾,而航道中心区域的垃圾则无人清理,直接从洪山桥向东漂向马尾。如今,闽江下游管理处接过了江面的保洁工作。
采访的最后,老邱在岸上的同事告诉记者,明年会有更多高科技装备加入清理行列。他们已经从外省订造百万元级的大型垃圾清运船;未来会在南江滨沙排场建吊装码头;船只上将配备更先进的垃圾分类设施;沿线增设垃圾清运点……这些硬件,将大幅提升市区闽江航道的清运效率,进一步改善清道夫们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