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政经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投身特区36年 匠心回馈家乡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8年8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身特区36年 匠心回馈家乡
出生于福州螺洲的陈宜言,1982年福大毕业来到深圳,创造多个行业传奇;他还带领团队,为家乡发展尽心尽力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陈宜言

N海都记者 肖颖

1978年,18岁的陈宜言握着高考成绩单,灰心沮丧。谁承想,因高考语文发挥失常,进入了福州大学道路与桥梁专业的他,在毕业后南下深圳特区,垦荒耕耘36年,从一个年轻的设计师,成长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这位福州人,20年前曾因主持深圳地标彩虹大桥和东莞水道特大桥的设计而蜚声业内;如今,因设计伊朗德黑兰北部高速公路上大跨度波形钢腹板特大桥而扬名海外。2003年,掌管深圳市政设计研究院后,他带领团队凭借着“拓荒牛”的奋进精神,创造了多个行业传奇。

奋斗多年,事业开花结果,这位乡贤,始终不忘回馈家乡。2008年起,深圳市政设计研究院的福建分院、泉州分院、平潭分院、南平分院和陈宜言设计大师南平工作室相继成立。他的团队先后参与了平潭综合实验区市政、综合管廊、生态民生工程等项目的设计勘察工作。同时,与福州大学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培养人才,提供实习、就业岗位,回馈母校。

改革开放40年,陈宜言见证了特区及家乡的巨变,他和他的团队,用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专业践行,为新时期中国的工匠精神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助力平潭发展 成南平政府顾问

8月17日晚,陈宜言赶深夜的动车回到福州,他专程回来参加福州十九中74级78届四十周年聚会。无论再忙,他都牵挂着家乡,惦念着福州的亲人和老友。同学聚会上,他高歌一曲《爱拼才会赢》,他自嘲:一个福州人班门弄斧唱起了闽南歌。但这“爱拼才会赢”的福建精神,正是他想表达的自己在特区深圳开荒拓土近40年的真实写照。

陈宜言说:“我是福州人,出生在茶乡福建,喝母亲河闽江水长大的,对福建有着特殊的感情,很希望能为家乡建设服务。”他告诉记者,2008年,深圳市政设计研究院成立了福建分院,陈宜言和他的团队参与了福建省各个城市的建设。

2009年,平潭县从福州经济最弱的一个县升格为平潭综合实验区。为解决“马路大拉链”、“空中蜘蛛网”,平潭加快了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据了解,地下综合管廊就是在城市地下建设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

陈宜言和他的团队参与了全岛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助力平潭岛于2016年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2010年6月19日,他喜获“促进平潭开放开发顾问团”聘书,成为平潭综合实验区首批顾问之一。

陈宜言告诉记者,在参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过程中,他与时任实验区主任许维泽先生相识,许维泽在担任南平市市长后,热情邀请他到南平市参与城市建设,这更增强了他本人服务家乡的愿望。

今年4月,在深圳市政设计研究院与南平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南平市陈宜言设计大师工作室揭牌。应南平市市长许维泽邀请,陈宜言会同12名专家深入南平市延平区、建阳区、武夷新区、顺昌县进行考察交流和技术研讨,走访多家企业,分别对南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整合、康养产业开发以及智慧低碳城市建设等建言献策。

“作为南平市人民政府顾问,下一步我将继续发挥深圳市政院强大的科研创新团队为依托资源优势,为南平市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陈宜言说。

对桥梁产生兴趣 主动要求到艰苦工地上去

记者了解到,1960年,陈宜言出生在福州螺洲镇的书香望族,祖上曾出过清代刑部尚书陈若霖、帝师陈宝琛等名人。1978年高考,因语文成绩不理想,他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在父母鼓励下,他选择了福州大学道路与桥梁专业。1982年,这个当时不被看好的专业,在他毕业时,毕业生成为各方争抢的人才。陈宜言说,当时全国仅11个院校设置了这个专业,毕业时,广东向福建求援,他带着满腔热情,去到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特区。

1982年的深圳还是个小渔村,百业待兴。一开始,他在翠竹路附近修路。“工地挨着火葬场的烧炉,环境很艰苦,”陈宜言说,“1983年,开始要修布吉河桥,一接触到桥梁,我便产生了兴趣。比起道路,桥梁更让我乐此不疲,于是主动要求到艰苦的工地上去。连续阴雨天,床褥都发霉、长毛。”陈宜言说,虽然条件艰苦,但他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能够把桥修成,能够学到真正的本领,什么都不怕。

陈宜言说,1984年,深圳市政设计研究院成立,建院之初仅19人,他是创始人之一。1987年,市政院承接了“皇岗-落马洲大桥北引桥”项目,陈宜言成为桥梁专业负责人,并迎来了第一个考验。面对“香港车辆靠左行,入境深圳后转换成靠右行”带来的弯斜坡桥梁结构设计难题,他提出解决螺旋形引道桥的技术方案,得到深、港两地专家学者高度评价。

当时,年仅29岁的陈宜言成为深圳市政设计研究院史上最年轻的主任工程师,这个纪录到现在也没有被打破。

设计方案获国际认可 两晚8小时搭起立交桥

1997年,深圳彩虹(北站)大桥规划设计。已是深圳市政设计研究院技术副院长的陈宜言带队,“那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严峻考验。”陈宜言说,当时国内桥梁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设计规范还不完善,组合结构桥梁处于起步阶段。

他联合清华大学和福州大学,提出采用国内第一座全组合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技术方案,获得政府和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2000年3月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如今已成为深圳一张城市名片。

2014年,他主持设计主跨153米伊朗德黑兰北部高速公路BR-06特大桥。伊朗交通部对大桥设计,提出了苛刻的技术标准和世界罕见的抗震烈度要求。在难度极大的条件下,陈宜言提出采用重量轻、抗震性能好的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桥技术方案,同时专门设置了一套完善的中国产减、隔震设备,方案获国际顾问公司专家评审组高度评价。

近几年,福建省各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许多道路与桥梁也面临着改扩建的问题。

例如福州市二环路与五四路相交处立交桥的建设,曾受到市民的关注和热议。陈宜言认为,城市桥梁的建设应考虑尽可能减少对现有交通及环境的影响。

在2017年,深圳市区深南路上需要搭建起一座临时钢便桥。通过现场考察,他首次提出国内城市桥梁应用SPMT模块车架桥先进技术方案,将原本7天的桥跨架设工期,缩短为2个晚上共8小时。据介绍,这项技术借鉴运载火箭及大型滚装船截断运输的理念。“最大程度减少了对路面交通的影响,且安全性高。”陈宜言说。

“筑梦”石赠母校 老土木人寄望学子

此次回榕,陈宜言心里还有一块“石头”放不下。记者了解到,福州大学6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陈宜言个人出资,向母校捐赠了一块高3.6米、重20多吨的寿山石。为了这块石头,陈宜言曾多次去到寿山石产地精心挑选,还请书法名家篆书“筑梦”二字刻于石上。

陈宜言告诉记者,这块寿山石安放在福大新校区主教学楼后门中轴线上,毗邻土木工程学院。“初进校园或是毕业离去的学生们在此拍照,土木工程学院必将进入画面”,虽然已毕业36年,但这位老土木人依然对母校饱含深情。

“石头安放在草坪上时,我突然有了个设计的想法。”陈宜言说,石头下面不设基座,希望福大学子脚踏实地努力学习,从地上(零)开始。地面硬地的设计外方内圆,意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希望土木新生学知识前先要懂得规矩。陈宜言说:“学生们来到学校看到这块‘筑梦’石,先考考他们认不认识篆书‘筑梦’,再者,希望他们认真学习、脚踏实地筑梦!”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黄培明说:“筑梦石将成为福州大学的新地标,筑梦的精神必将激励福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