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叉神经痛才是“天下第一痛”?
床上玩手机仰卧看更好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阵发性剧烈痛,病程可绵延长达数年至数十年——
三叉神经痛才是“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令许多人闻之色变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通讯员 魏映双

一直以来,人们都说生孩子是最高等级的疼痛,然而医疗行业理论却指出,三叉神经痛才稳坐“疼痛榜”的“头把交椅”,分娩之痛只能屈居第二。其理由是:相比分娩之痛,三叉神经痛不仅疼痛等级高,而且发作不规律,持续时间长,令许多患者“痛不欲生”!

另据了解,微球囊压迫术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微创新技术,目前福州多家大医院已有开展。

一天疼痛几百次“痛不欲生”

“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疼痛……许多患者用‘痛不欲生’来形容三叉神经痛。”福建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任新海介绍,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

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发病人群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高于男性,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长。

随着病情加重,疼痛每天可达几十次,甚至数百次。一些患者在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的

剧烈疼痛。“三叉神经痛不仅仅是从身体上,更是从心理上摧残着患者。”任主任说,不少患者因为惧怕疼痛,不敢洗脸、刷牙、剃须、进食,时间长了导致营养不良、面色憔悴、情绪低落等,病程可能绵延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个别病人甚至产生精神抑郁。

开个“脑洞”还是忍受痛楚?

任主任介绍,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明确的病因,如肿瘤、血管病变或颅底畸形等,压迫或刺激三叉神经而引起面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不明确,但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

三叉神经痛是由于微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感觉根入脑干段造成的。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射频热凝术、神经阻滞、伽马刀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能够达到长期有效的治疗手段。

传统手术治疗,意味

着“开颅治疗”、“在脑壳上开个洞”,让人惧怕。三叉神经患病群体年龄较大,多在50岁以上,因此,当他们面临忍受“天下第一痛”和“开颅治疗”这两个选择时,许多患者往往会一边选择忍受病痛折磨,一边面临求医无望的绝望。

微创手术搞定“天下第一痛”

“在脑壳上开个洞,并不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佳方式。”任新海主任介绍,目前还有一项治疗技术被临床推荐,那就是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BC)。

治疗时,从患侧口角旁穿刺,医生在C形臂透视监视下,将一个微球囊导管放入三叉神经的半月节,然后缓慢注入对比造影剂充盈球囊,把导致三叉神经痛的神经纤维解除卡压,并通过扩张的微球囊压迫破坏感觉神经纤维。

手术大概只要15分钟,术后疼痛即刻缓解,患者面部仅留一个针眼大小创伤。

任主任表示,微球囊压迫术是一种成熟并且得到业界认可和大批患者临床验证的微创技术,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既可免于对“开脑壳”的担心,又能得到有效治疗。该手术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手术方式,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和任何年龄段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