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政经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茶帮拜妈祖见证福州海丝枢纽文化
飞凤河步道贯通 实现“林荫随行”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年8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茶帮拜妈祖见证福州海丝枢纽文化

郎官巷清朝时曾有码头
位于三坊七巷郎官巷内的天后宫
古时茶商将茶叶经水路运至福州后,都要来天后宫祭拜

N海都记者 陈晋/文 马俊杰/图

“一滴撒天天清,一滴撒地地宁,三滴撒水海晏河清,护我茶路永得太平”。清朝时期,当福船载着茶叶靠泊在水流湾的码头,茶帮的人们穿着草鞋,担着茶担,一路吆喝,将辛苦劳作收来的茶叶作为祝寿供品,敬献三坊七巷天后宫的妈祖,以表达对水上航路一帆风顺的感谢,也祈求经过内陆水路运抵枢纽口岸福州的物资,畅销海内外。

如今,三坊七巷天后宫仍然有不少香客前来祈福,“茶帮拜妈祖”文化历经百年,世世代代相传至今。海丝同源信俗博览馆作为同根、同源、同文化的交流中心,将三坊七巷信俗文化、妈祖信俗文化等传播到世界各地,增进海丝沿线各国华人华侨的感情,以及对海丝文化的认同。

天后宫始建于元代为斗堂文化发源地

三坊七巷郎官巷中,静静坐落着一座红墙黛瓦的天后宫,其与比邻的绥安会馆同为一体,为清朝绥安会馆附属建筑,是福州旧城区内仅存的天后宫。该建筑始建于元代,由建宁人出资修建,清代重修,占地面积1470平方米。

昨日,记者来到郎官巷内天后宫。该建筑坐南朝北,临郎官巷开三个门,进入大门后,依次是前殿、正殿和后殿。前殿设有戏台,两侧的厢廊为木质结构,面板上刻有金色雕花、飞鸟,正殿顶部则有鎏金藻井,殿正中间供奉了妈祖神像,后殿供奉九尊神像。逢年过节,前殿戏台唱戏,两侧的厢楼和天井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正殿内香烟袅袅,每天有不少香客前来祈福。天后宫负责人杨晓翔介绍,从古至今,天后宫不仅仅是祭祀妈祖的地方,也是斗堂文化的发源地。“大概19世纪中叶,福州民间礼斗祈福文化,其文化最为核心内容是斗堂禅和曲,它是信俗祈福文化活动中所唱奏的一种乐曲。”杨晓翔说,严复、林觉民等都是斗堂堂友。时至今日,天后宫仍然是斗堂的重要活动中心。

水上茶路 见证福州海丝枢纽的辉煌

杨晓翔表示,历史上,三坊七巷周边水系纵横,在清朝商贸繁盛时期,成为了闽北货物的水路中转站。此处分大、小水流湾,闽北的山货、武夷山的茶叶等,都是顺闽江而下,进入三坊七巷的河道,再入水流湾,到达天后宫前码头。

“现在衣锦华庭小区旁边,就竖着一石碑,那儿就是小水流湾,很多货物都是从小水流湾进入天后宫,在天后宫前码头卸货。不过,这个码头遗址已经难寻。”杨晓翔说,天后宫不仅仅是商人祭拜妈祖的地方,它还作为建阳、建宁的商会馆,货物运抵天后宫后,会直接在天后宫内进行交易,之后再运至大船上,沿着光明港出闽江,运往东南亚等地。

记者了解到,天后宫是“茶帮拜妈祖”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福建自古产好茶,茶叶是“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重要贸易物资,而水上茶路又是福州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地位的历史见证。

“清朝末期,福州港成为当时世界的茶叶大港,很多国家要的茶叶,都是从福州港出去。”杨晓翔说,每年春茶和秋茶交易旺季,又恰逢妈祖娘娘的寿诞,茶叶贸易兴盛后,茶商将茶叶送至天后宫,并来此敬香,久而久之,“茶帮拜妈祖”文化渐渐兴盛,并传承至今,这也见证了福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海丝同源博览馆增进华侨感情

目前,由国台办主办的海峡青年节活动,都将“茶帮拜妈祖”等信俗活动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吸引了两岸众多大学生的热切关注。2016年,来自东南亚以及韩国、琉球群岛等地区的华人华侨,纷纷组团参与到海上丝绸之路信仰民俗文化活动中来,追寻祖辈的历史足迹,向海上丝绸之路上共同的信仰之神表达敬仰之心与感恩之情。

目前,“茶帮拜妈祖”“斗堂文化”“福船点睛”等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茶帮拜妈祖”、张圣真君信仰、水部尚书祭祀典礼等传统信俗,还是福州独有的,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密切关联。

杨晓翔介绍,为增进海丝沿线国家华侨华人的感情,天后宫还新建了海丝同源信俗博览馆(交流中心),位于绥安会馆内。该平台通过展示海丝同源、同根文化,以增进海丝沿线各国华侨的感情以及对海丝文化的认同。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