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闽味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座旧水电站的华丽变身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8年8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座旧水电站的华丽变身

现在村里的孩子可以在家门口的图书馆看书
这面夯土墙保留着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原貌
月溪花渡乡村图书馆外观,这里曾经是水电站

N海都记者 陈海容 文/图

海都讯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水电站和图书馆之间有何联系。昨日,海都记者到了永泰嵩口镇的月洲村,月溪花渡乡村图书馆位于桃花溪畔,昨日上午正式开馆。

月洲水电站建于1966年,是永泰第一所乡村发电站,水电站有座楼,是二层夯土木构建筑,改造后的建筑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这座楼也是图书馆的主体,万册图书免费借阅。

改造水电站的村民说,水电站以前是蓄水发电,如今是在为传统文化续电。

几十年来,永泰嵩口的月洲水电站,蓄水发电,后一度荒废;如今经改建,水电站变成图书馆,昨日开馆,万册图书免费借阅

从加工粮食到提供精神食粮

“十里竹林到月洲,一溪桃花伴芙蓉。”月洲村位于永泰县西南部大樟溪畔,因支流桃花溪在村中绕了个大弯,流成“月”字,又分隔出一个沙洲而得名。昨日上午,海都记者来到这个千年历史文化古村。

过小径,隔篁竹,闻水声。沿着一条乡村小路往里不过百米处,在南宋名将、爱国诗人张元干幼时读书的寒光阁一侧,一栋夯土木结构的小楼屹立在桃花溪畔。饱经了50多年风霜的建筑外墙上满是岁月的痕迹,墙面上刻着“月洲水电站”几个大字。

“这座1966年底竣工的水电站,是永泰第一所乡村发电站,曾是个充满人情味儿的地方,白天用于加工切面、线面、米粉等粮食,晚上用于发电。”村支书曾巩荣说,以前这里是加工粮食,现在是提供精神食粮。

村民说,水电站旁是桃花溪,隔溪而望的是桃花岛,可以捉鱼摘果,发电站里每天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但完成历史使命后的水电站,一度荒废,墙土剥落,杂草丛生。

曾经的“学霸村”建图书馆续文脉

“月洲水电站曾是月洲万家灯火之源,也是月洲的集市之地。”年近五旬的曾巩桃是土生土长的月洲人,也是月溪花渡乡村图书馆联合创始人之一,其父亲曾是月洲村第一任村主任,带领村民创建了这座水电站。曾巩桃儿时记忆中的水电站,是个热闹之地,乡亲们时常来碾米、买粉、买面,话家常,这里成了村中的休闲娱乐场所。为了让这座日渐破败的水电站重新焕发生机,曾巩桃联合其他创始人,开始筹划将水电站改建为乡村图书馆。

“这是一个‘学霸村’,没有什么比在这里建图书馆更合适的了。”图书馆馆长、月溪花渡联合创始人袁晓龙告诉记者,月洲村走出了永泰县第一个进士张沃,宋、明、清三朝共出了一位状元、两位尚书和50位进士,演绎了张肩孟父子六人六进士六同朝、祖孙三代十八条官带的科举辉煌,是名副其实的八闽文化第一村。

留守儿童家门口便能看书

历经两年零五个月的改建,月洲水电站摇身变成一座古香古色的乡村图书馆。主楼为二层夯土木构建筑,改造后的建筑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拥有9米高的书架,以及20米长的书墙,还有一排30米长大型落地窗构成的阅读风景线,设计藏书量达12000册。功能区域包括图书馆、亲子绘本屋、陌上花开咖啡吧、艺术展厅、乡创课堂、朝花夕食轻餐吧六个部分。目前,图书馆第一批6000多册图书已全部上架,除周二闭馆外,每天开馆时间为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半。

“以前节假日,孩子们想要看书,只能带他们坐车去嵩口镇上的一个公益图书馆看。”月洲村村民黄女士告诉记者,镇上的图书馆离这里有10多公里远,村中的留守儿童去一趟十分不便。如今,水电站改建成了图书馆,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看书。

馆长袁晓龙说,这座公益图书馆,不仅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一个与城市少年同等的读书、交流之地,更为月洲村保留了一处文化传承之所,将是周边村村民一个优质的乡村阅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