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燕燕 通讯员 张玲玲 李婷
海都讯 入秋了,不少人喜欢嚼几颗红枣,泡杯桂圆茶,把滋补食品当零食吃。可最近,朋友圈流传一则新闻,八旬老太连续吃了15颗红枣,竟然晕倒、心脏骤停,险些丢了命。
昨日,国医堂中医内科陈锦芳教授说,老人心跳骤停和体质、肾功能不全有关,红枣并非直接“凶手”,但不少人把滋补药物当养生零食,不仅无益身体,可能还会酿祸。
红枣桂圆虽好 但不可多吃
这则新闻提到,80岁的武汉老太常把红枣当零食吃,有一天,她吃了15颗红枣,大叫一声晕倒,心脏骤停,抢救30个小时才脱险。原来,老太肾功能不全,红枣又含有大量的钾元素,导致血液里的钾大量超标,才引发心脏骤停。
这样的事例不是偶然。前些年,多家媒体报道,61岁的老李吃了一整袋桂圆,还有一把干枣,也出现高血钾,险些心跳骤停。医生推断,老李得肾病5年,又常年吃桂圆肉、大枣这些含钾量高的食物,多余的钾无法被肾脏分解过滤,残留在血液里,会抑制心脏的跳动。
“红枣、桂圆虽好,但不可多吃!”陈锦芳教授说,红枣暖胃,适合体虚、血虚的人和产妇吃;吃了寒凉的食物,如鬼针草、萝卜汤等,也可吃一两颗红枣调和;生吃的话,正常人一天最多吃五六颗,吃多了可能胃部不适、腹胀气等;老年人大多肾功能不好,吃多了红枣、桂圆,容易口干舌燥,甚至酸中毒、钾排泄障碍;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会使血糖升高;脾胃弱、食欲差、胃胀、上火或感冒、发烧、痰多等患者也不宜吃,容易加重病情;儿童最好少吃,可能出现蛀牙、肥胖。尤其是阿胶蜜枣,适合秋冬调养气血,但阿胶滋腻,吃太多不易消化吸收,如果是胃热或消化不良者,多吃还容易上火、胃反酸。
她建议,最好拿红枣、桂圆煮水、煲粥,产妇可喝红糖红枣枸杞茶,既滋补又不易上火,也容易吸收。红枣不要和大量海鲜一起吃,对肾功能有一定的损害。
养生小零食 并非人人适合
除了红枣、桂圆,不少人喜欢吃陈皮、龟苓膏、酸梅汤等养生零食。陈教授提醒,并非人人适合,应适可而止。
九制陈皮可促消化,增加食欲,餐前、餐后都可吃,但每次不要超过两汤匙;龟苓膏可清热解毒、滋阴补肾、润肠通便,但偏寒凉,胃寒、脾胃虚弱的人少吃;茯苓饼可健壮脾胃,改善四肢水肿、小便不畅,但添加了蜂蜜、砂糖,血糖偏高的人少吃,睡前不宜吃;酸梅汤能防病、消疲劳、缓解口臭,但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胸闷、菌痢、肠炎初期患者不能吃;秋梨膏对燥咳有特效,不适合风寒、风热、痰饮、肝火之类咳嗽,脾胃虚寒、手脚发凉、大便溏泻的人最好不吃,糖尿病人不可吃;西洋参偏凉,如果舌苔厚腻,吃了容易胃胀不适,红参偏热,也不可多吃。
成人每天可吃核桃仁15g,大约3颗;小孩内脏娇弱,少吃核桃,可多吃淮山、莲子、藕粉等健脾胃;煮花生一天可吃十几颗,但煎炸花生不宜多吃,特别是高血脂、糖尿病、胆囊炎或胆囊切除、肾功能不好的人最好不吃。
“只有体虚的人才需要进补!”她指出,如今,很多人营养过剩,血脂、血糖、尿酸偏高,再吃滋补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加重病情。
最近刚入秋,暑气未消,又比较干燥,她推荐了3个养生茶饮,适合大多数人。菊花麦冬茶:用白菊花10克、麦冬10克泡水,可润燥,能缓解咳嗽、口干、心烦、多梦;山楂枸杞茶:用山楂干四五片、枸杞10多颗泡水,可开胃消食活血化瘀;乌梅茶:乌梅煮开半小时,加点冰糖、蜂蜜,可养阴润燥,缓解口干舌燥、干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