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闽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于山千年古井掀开面纱
开发商拿地趋谨慎 多地均有地块流拍
六岁童上学迷路 从鼓山走到金山
印尼华侨向福州总院 捐赠三百张病床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年9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山千年古井掀开面纱
该古井或与白塔同龄;太平街将于国庆前开放
太平街的这口古井,至今有千年了
太平巷修旧如旧,古色古香

N海都记者 石磊磊/文 包华/图

海都讯 在福州于山北麓的太平街,有这么一口古井,其直径3米多,是双口井,上面还未发现文字。对于它的年代,专家们还在考证。按照园林专家的说法,它和白塔是同一时代,也就是唐末开挖的。昨日记者从福州市园林局获悉,于山北麓太平街,包括勉斋精舍、郭氏支祠、徐氏芸窗、天开图画楼和平远诗社在内的五栋仿古建筑,将在国庆假期前开放,福州市民届时可以揭开古井之谜。

古井乃当年建白塔的工匠取水处

这口神秘的古井位于太平街的郭氏支祠内,它的周边,新修了六边形的护栏。古井的直径是3米多,有两个取水的孔洞,属于双口井。园林专家郭斌收集《于山志》资料时,在一份百年前的郭氏族谱中,发现了一幅关于古井的手绘图,图中不仅有古井井棚的位置,还注明古井的祠堂和戚公祠只有一墙之隔。

在福州文史学家、林则徐玄孙林家溱先生撰写的《福州坊巷志》中,也记载了古井“可食数万人,或疑为建寺时所凿,为唐井,而非宋井也”。该书成稿于1945年。

郭斌说,这份手绘图的年代是在清代,此前的文献中并没有古井的记载,但是有文史专家推测,古井的年代和白塔一致。

福州于山的白塔,是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由闽王王审知为已故父母及两兄长兴建。郭斌说,修塔是一项大工程,工匠们因生活和施工需要取水,在于山北麓附近,挖了双口井,目前只发现了这么一处,距离白塔也很近。

仿古建筑采用明清风格

据悉,太平街最早的施工方案,是将太平街民房全部推倒重建,作民国风格建筑。园林专家协商后,优化方案,保留太平街的历史风貌,没有用钩机推倒建筑,而是利用民宅的地基、石墩、台阶等老构建,修建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民国风格的建筑,则转到于山风景区的北大门处修建,作为服务设施。

和郭氏支祠同时开放的,有勉斋精舍,这是朱熹的女婿黄榦讲学的地方。黄榦,字直卿,号勉斋,为朱熹四大弟子之一。重修后,放置了仿古家具,可供50名市民在学堂听课。

天开图画楼、平远诗社、徐氏芸窗这些建筑,都出现在于山北麓和鳌峰坊的历史文献中,它们汇集到太平街上,恢复当年面貌。新建的仿古建筑,依靠北麓山体,又建了假山景观,将来可作为书画、诗歌等文艺作品创作和展示场所,传承与发扬福州优秀的传统文化。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