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肖颖/文 包华/图
海都讯 在老一辈福州人家里,藤床、藤椅、藤沙发、藤茶几……这些物件一用就用了二三十年。在鼓楼区竹林镜社区,老街坊都知道一家藏身于柴火间的“藤店”,店主商阿姨夫妻制作藤家具几十年了,其祖上曾在东街口开着老字号“宝时昌”藤器店,客人多是老主顾、回头客。
工具用了十多年 手上留老茧
昨日,记者来到竹林镜社区,一打听,就找到了位于小区进门不远处一楼杂货间的“藤店”。店主60岁的商阿姨正在制作一把藤椅,一根根藤条,在她布满老茧的手里,熟练地缠紧。
商阿姨用的工具很简单,两块竹板、一把铁刀、两把铁针。商阿姨说:“工具都用了几十年,铁针是十几年前找铁匠定制的,现在都没处买了。”
商阿姨说,她嫁过来就开始学做藤家具,手艺是老伴和公公教的,教的用心,学的用心,手艺学会了,一做就是30多年。“刚开始学的时候很苦,手被藤条割得都是口子,满手缠满了白胶布”,商阿姨说,从前,靠这手艺养家糊口,早晨6点就开工,一直做到晚上7点。
“若是遇上订货多的、要的急的,还要赶工”,商阿姨说,现在,做习惯了,手上不会被割了,只留下了硬硬的老茧。
好材料好工艺 才能保障好质量
商阿姨介绍,福州天气湿热,从前,老福州人尤其喜欢材料天然、韧性好又凉快的藤床、藤椅。
“老一辈有睡藤床腰不疼的说法,几十年前,年轻人结婚要专门定制藤床。”商阿姨说,有段时间藤制品生意不好做,不过,近些年,人们追求“纯天然”的东西,又有许多人重新喜欢上了藤制品。
他们家的藤制品质量好,用上几十年没问题。说起其中秘诀,商阿姨说,靠的是好工艺和好材料。商阿姨正制作的藤椅,骨架是竹子,所有弯曲的部分由火烧制成,没有添加任何材料。
商阿姨向海都记者展示了一根编织藤椅的藤条:“我做藤椅的藤条是用来做藤床的,厚度更厚,韧性更好,并且椅子上下编两层,坐个两三百斤的胖子都没问题。”
一把座椅,商阿姨要来回编织几百次,若有一根穿错了,就要全部拆掉重新编。商阿姨向我们展示了一些老照片,照片上是成套的藤沙发、藤茶几,还能制成“欧式”的沙发样式。沙发上有大大小小的花纹,小的如铜板,商阿姨说,这样的纹路最难编,伤眼睛。只要想编,家里的大件小件都能用藤编出来。
商阿姨的客户都是老主顾、回头客,为了保证质量,她用的藤条一定比别人好。“现在,这行没有年轻人做,能做多久就做多久吧。”商阿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