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8年9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最美家庭:让“风景”成为“风尚”
林秀梅和非洲患者
李凤荣(右二)悉心教导徒弟木雕技艺
易小贞(右二)指导农户种植

N海都记者 唐明亮

海都讯 党的十九大以来,福建省妇联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全国妇联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迅速在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群众中兴起“大学习”热潮,涌现出一大批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家庭典型,他们有的助人为乐、相亲相爱,有的摈弃世俗观念、教子有方,有的勤劳致富、引领他人脱贫致富……

最美家庭让“风景”成为“风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3户家庭,感受他们践行新思想、涵养好家教、弘扬好家风、建设好家庭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林秀梅: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做中非友好使者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畏艰苦,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远离故土,去往遥远的非洲大陆救死扶伤。他们就是被称为我国外交“金字招牌”的援非医疗队。而林秀梅和她的丈夫卢涛,正是第14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弗朗西斯敦分队的一对夫妻档。

卢涛、林秀梅夫妻是福建省肿瘤医院的医务人员,丈夫卢涛为医院放诊科医师,妻子林秀梅是护士。

2014年1月,为响应国家医疗援助非洲的号召,林秀梅和卢涛主动请缨,报名参加了第14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在经过一年的集中封闭式外语培训后,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出征赴博茨瓦纳,开展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工作。

林秀梅和卢涛被分配在博茨瓦纳第二大城市弗朗西斯敦的仰加圭医院,虽说是当地最大的医院,但规模只是我国的县级医院水平。卢涛作为医院里唯一的放射科医生,要处理如CT、MRI、X线、造影、乳腺钼靶等所有的影像报告,承担了三四个人的工作量,经常不眠不休、随叫随到;他所开展的内耳道薄层CT扫描并三维重建等多项新技术,还在博茨瓦纳实现了零的突破。而林秀梅作为一名肿瘤科主管护士,其病人80%都是艾滋病阳性,她每天都要面临着艾滋病、结核等职业暴露的风险,救治病人。

虽然压力巨大、生活条件艰苦,但为了当好中非友谊的使者和桥梁,他们和同事们互相打气,共克难关,尽一切可能为非洲人民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两年的援非经历,让他们对“国”与“家”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定义。家是最小国,他们家里因为有老人的理解和支持,没有了后顾之忧,少了一份牵挂和不安。而援非经历也成了他们教育孩子的生动教材,二年级的女儿亲眼目睹了博茨瓦纳还有儿童住草屋、没鞋穿,深受触动,发自内心地说“中国真好,我们太幸福了”。国是千万家,作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和践行者,家国情怀是他们在非洲完成援助任务的重要支撑。

同舟共济援外医,相濡以沫奉献高,林秀梅夫妻携手援外,用出色的表现完成了祖国交付的任务,为中非友好写下美好的篇章。林秀梅说,即使现在回到国内,他们仍心系非洲,常常和在非医疗援助成员交流经验,传经送宝,也常常和当地医生保持友谊对话和学术交流。林秀梅表示,他们将努力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意以心相交,做中非友谊永远的使者,让中非友谊之树常青。

李凤荣:做善艺之人 雕善人之艺

李凤荣出生在“中国木雕之城”莆田涵江的一个木雕世家,他的父亲李农民、堂伯父黄丹桂都是莆田知名的木雕艺人。由于耳濡目染,李凤荣从小就接受莆田木雕最初始的“庭训”。

李凤荣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因家贫上不了学,家里长辈总是教导他要认真学艺,坚持做好木雕,将来也能出人头地。受父亲谆谆教诲及言传身教的影响,年少时的他在雕塑创作上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功底,也形成他一以贯之的严谨专业风格。如今他的作品构思巧妙、生动灵秀,深受业界好评,也屡获国家级、省级金奖、银奖,连续多届获得百花奖金奖。

“做善艺之人,雕善人之艺,不忘初心,德艺双修。”这是李凤荣的座右铭,他也一直在践行着。多年来,李凤荣自始至终以一颗感恩的心回馈社会,只要是他力所能及范围内的善事,他从不推卸责任。2008年,中国红十字会举办“春暖2008中国(莆田)工艺珍藏品爱心拍卖晚会”,他选送的作品拍得42万元,他全部捐献于医疗、助学等公益事业;2010年,他还参与了福建省教育厅关工委德育中心发起的“捐书助学献爱心”等社会公益活动。

为了把木雕技艺更好地代代传承下去,李凤荣作为“莆田传统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摒弃传统观念,把祖传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前来求艺的学徒。他带徒弟注意其道德品行,对每个上门学艺的学徒,他都会要求其勤奋和坚持,在学艺的道路上精益求精;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抽烟、赌博;要学有所成,不能半途而废。如今,身兼多职事务繁忙的李凤荣,每个月总要抽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来亲授徒弟技艺,交流创作理念。几十年来,李凤荣已带出徒弟400多人。

“这些成就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也有家人的一半。”李凤荣说,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妻子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夫妻二人同心协力地经营着婚姻、家庭和事业,三十几年来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一家人的团结协作,更离不开和睦、融洽、以德为重的家风。深受家风家训的鞭策和影响,勤勉奋进,如今其子女也成了莆田传统木雕工艺的新一代传承人,均获得福建省木雕艺术大师的荣誉称号,女儿李清的木雕作品共荣获了21个金奖,在2016年获得了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儿子李洪也多次随父参加全国展览,共荣获金奖31项,并且多次参与捐书助学献爱心、慈善幸福院、社会救助事业、扶贫等公益活动。

易小贞:绿色铺就幸福路 助力乡民脱贫致富

说起易小贞家庭,在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上修坊村可谓无人不知。她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长汀“绿之梦”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十多年来,她凭借着不屈不挠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探索创新的无畏勇气,成功地打造了一个产值近千万元的“绿色王国”。

然而,在三十多年前,长汀县河田镇是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区域,河田原名为柳村,后来因为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泥沙累积,导致“柳村无柳,河比田高”,因此更名为河田。

2001年,25岁的易小贞因为工作的水泥厂效益不佳而被迫下岗。为了干出一番事业,她开始四处考察农业市场,并尝试养鸡。然而,由于缺乏养殖技术,一场瘟疫夺走了她全部的投资。正当她彷徨、绝望之际,上修村两委,河田镇党委、政府,长汀县妇联等及时伸出了援手,引导她租赁荒地、坝地,种上绿化苗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年来,农场流转土地230亩,还建立起了果蔬观光采摘区、河田鸡生态养殖区、花卉苗木销售区、科普教育区、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区、农耕体验区、特色美食区,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转型,辐射带动全县18个乡镇,形成了互联网+基地+体验的立体运营模式,农业+教育+旅游的创新模式,年创收入800多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虽然易小贞家里生活好转了,但是看到周围还有很多的父老乡亲生活困难,于是他们一家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投身到农村的发展事业中,与河田镇23户贫困户结对挂钩帮扶,为贫困户提供种苗、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并与贫困户签订农产品收购及劳动就业合同,户均年增收5000~30000元。

易小贞说,共产党员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她作为党的一分子,就要首当其冲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未来的路上她将帮助更多的农户实现增收,让红土地种出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