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肖颖 文/图
海都讯 斫琴师是指在制作古琴方面有较深造诣的人。据了解,在国内,有三位女斫琴师,其中的一位便是来自南平建瓯的姚小燕。她也是福建唯一的女斫琴师。女斫琴师为何如此稀少?海都记者近日走近姚小燕,听她的学艺故事。
竹节琴 是她独创的技艺
在福州三坊七巷的海峡民间艺术馆,海都记者见到姚小燕时,她的身边有三床参展的古琴:一床是师旷琴,一床是蕉叶琴,一床是她独创的竹节琴。
这三床琴形制各异,光泽诱人。姚小燕说,她斫琴,善用大漆的色彩,因有根雕手艺,又擅在古琴冠角处做雕刻点缀。其中,“竹节琴”是她所独创,琴身多节如墨竹,“建瓯是竹子之乡,借此表达自己的乡土情怀。”姚小燕说。
大约十几年前,姚小燕喜欢上弹古琴,到建瓯当地一家海樵琴社学琴。因上手快、天分高,她很快就名声在外。一位老斫琴师找上门来,问她,要不要学斫琴?
斫琴苦要做“人肉砂纸”
老斫琴师是张华东先生,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习斫琴,是省内比较早的一批斫琴师。2007年,姚小燕正式拜师入门,填补了老先生没有女徒弟的空白。
为了斫琴,姚小燕吃了不少苦。现在,她仍被大漆过敏所困扰。“最严重的时候,脸上肿得只剩下眼睛一条缝。”姚小燕举起双手,手臂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疤痕,“手臂过敏严重时,因为怕热发痒,三九寒冬,手也不能放进被窝。”
姚小燕说,旧的疤痕结痂脱皮了,新的过敏又开始发痒肿胀了。
更让姚小燕的丈夫和家人心疼的是,她还要做“人肉砂纸”。在斫琴上灰胎时,最后一层需要用手推光,必须要用手感的温度和触感让灰胎平整光滑。她的丈夫说,推光的时候,娇嫩的一双手就像砂纸一样反复摩挲,“曾开玩笑说,要去买猪皮来代替妻子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