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夏雨晴 通讯员 吴旻慧 陈鹏辉
2018年10月16日上午8时07分,福建省神经内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神经内科学专家慕容慎行教授,因患胆管细胞癌医治无效,在福州与世长辞,享年84岁。
中国医师奖、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终身成就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副院长、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从医一甲子,慕容慎行身上的光环太多。但在患者、学生和家人的眼里,他就是那个长得像“工友”的名师、耳根子最软的专家,还有坚持洗了一辈子碗的家人。
从7月8日慕容教授被诊断出癌症,到10月16日辞世,正好是100天。昨日,慕容慎行的家人、学生还有患者,与记者一起追思他生命最后的那段时光。
学生:门诊看到凌晨两点的“超人”倒下了
理个平头,穿着白衬衫,脚上一双旧皮鞋,裤管松松的……这就是很多学生眼中,慕容教授的样子,朴素得有点像位“工友”。
附一医院神经内科二区主任医师方玲,也是慕容慎行的学生。2018年7月8日,慕容教授住院那天,是她送入院的。那天,老师发烧38℃多,准备入院治疗。慕容教授的家人们还埋怨他,因为新剪了头发而着了凉。在医生办公室里,慕容老师对她说,他需要坐轮椅。“当时我的心里就咯噔一下,他是个连学生送他回家都从来不肯的人。”当天,慕容慎行被诊断出胆管细胞癌晚期。很快,消息便在他的学生中传开了。大家都不敢相信,他们眼中的“超人”倒下了。
附一医院副院长王柠,从1986年到医院任职,就跟着慕容慎行学习。从他认识老师起,老师就是一头扎在医院,和他们、病人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过家人。每次查房的前一天,他凌晨4点就来到病房,了解每位住院病人的病情,第二天查房到下午两点多,每逢周一、周三门诊经常看到凌晨两点。“一关系到病人,他就是铁打的。很多跟着实习的年轻医生,都受不了老师的节奏。”王柠说道。
家人:意识模糊到不认得亲属 却能给人“看病”
在慕容教授抗癌的一百天里,除了家人,他的许多学生都自发到医院,轮流陪床。
在二儿子慕容文眼里,父亲一生钟情于医学,即使最后的时光也不例外。学生和同事来看望他时,是他一天最高兴的时刻。因为大伙儿都知道,要撩起父亲的谈兴,只要讨论医学就好了。在癌细胞逐渐夺走父亲意识的早期,为了让他精神抖擞起来,学生们一直在“装病”,让父亲诊病、上课。最后的一段时间,父亲甚至意识模糊到连一些亲属都无法辨别,有时昏睡一整天,却能在同事、学生下班后来看望的这短暂时间里,奇迹般地恢复神志。
妻子林惠贞则回忆,在丈夫还能行走时,每天晚上都要不断巡视病房厕所的水龙头是否滴水。“他就是这么个人,一辈子认真、负责,他把这个当做自己在病房的责任。”这一辈子,只要回家吃饭,他一定会承包洗碗的活儿。在他心里,自己陪家人的时间少,这是他对家庭的一份责任。
患者:他是我见过最好的医生 病人常“偶遇”特殊门诊
10月20日上午,慕容慎行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附一医院举行。当天,现场来了三百多人,花圈堆满了走道,很多都是他曾经的患者,自发来到现场。附一医院微信公众号的后台,有数百条来自患者的留言,很多人说:他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医生。
今年67岁的刘先生,昨日特意从仓山赶来,向记者说起他和慕容医生之间的故事。
刘先生说,2006年,他因脑血栓陷入昏迷。当时他在其他医院就医,医生束手无策。家人希望能够请慕容慎行来会诊,但按流程,要大半个月。他家属找到慕容慎行,只简单地说了病情,他当天便带着专家团队,赶到他所在医院进行会诊,并即刻将他转至附一医院医治,抢回了他的一条命。
2014年11月,慕容慎行因过度疲劳,在家中不慎跌倒,导致脑外伤和硬膜外血肿。住院一段时间后,为了把床位腾出来给需要的病人,他自己便提前出院。在家康复期间,他每天都会到楼下的篮球场健走康复,有患者打听到这一“规律”后,便前往“偶遇”,向他求诊,而他却从不拒绝。随着病情的好转,求诊病人逐渐增多,这段时间也成了慕容教授的“特殊门诊”。
世界上没有什么职业能比消除他人病痛更加神圣、更加崇高,没有一种职业能比守护他人健康和生命更加博大、更加伟大。在我默默坚守并为之奉献了一生的医疗事业里,我收获了无数真诚的感激。今生,我选择了神圣的医疗事业,无怨无悔。
——慕容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