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践行好家风 让家庭成美德“净化剂”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8年10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践行好家风 让家庭成美德“净化剂”
孝老爱亲、绿色公益、和谐温馨,在陈高顺、洪素丽、葛兰妹等的家庭里,每天都演绎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陈高顺一家温馨和睦
洪素丽陪父亲去公园散步
葛兰妹全家福

N海都记者 唐明亮

海都讯 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犊之情。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更是铭记于每个人心中。目前,海都记者走进了陈高顺、洪素丽、葛兰妹三户家庭,感受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孝老爱亲、绿色公益、和谐温馨的好家风。

陈高顺:风雨同舟携爱同行

一天之计在于晨,天边开始露白,陈高顺和妻子陈赛清就已经起床,围至桌前边吃边聊,他们聊聊工作、聊聊家庭、聊聊人生,然后一同出门上班,遇到邻居打声招呼,遇到同事问声好……一天的忙碌在欢声笑语中展开,这是陈高顺家庭近年来几乎每天都上演的一幕。

陈高顺的母亲生前中风卧床18年,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夫妻俩每天需早早起床,为老人做好早饭,伺候老人洗漱,一勺一勺喂老人吃完饭,夫妻俩才安心去上班。老人喜欢干净,不管春夏秋冬,陈高顺夫妻俩每天回家都要帮老人擦洗身子。天气好,就背老人出去晒晒太阳、透透气,天气不好,就扶老人在客厅看看电视、聊聊天。自从老人中风后,一家人每晚轮流陪夜,从没一句抱怨。有时候,老人偶尔也会在陈高顺夫妻俩面前莫名其妙地发脾气。陈高顺夫妻俩总是报以微笑,安慰她、感化她。一旦老人身体出现不适,全家又忙前忙后地将老人送往医院救治,时刻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陈高顺夫妻俩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也使老人的心情渐渐好起来,浓浓的亲情孝意洋溢在他们这个家庭里。

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陈高顺觉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以身作则,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好的影响。所以他们夫妻二人总是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谈举止,当好儿子的榜样。陈高顺的儿子深受父母的影响,孝敬长辈,努力学习,大学毕业后也顺利成为一名人民法官。

陈高顺说,一个温馨的家庭,离不开妻子陈赛清在背后默默的付出和支持。陈赛清一方面和丈夫一起无微不至地照顾生病的母亲,另一方面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主动承担起家庭中的大事小事,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正因为有妻子及孝顺懂事的儿子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中风的母亲被照顾得无微不至,陈高顺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自1985年进入周宁县人民法院工作以来,陈高顺先后在纯池法庭、林业庭、刑庭、审监庭、诉调审监团队工作,对工作严肃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法院系统先进个人,2005年获得个人三等功等荣誉称号,所在庭室亦被评为先进集体。

洪素丽:孝是做人的根本

洪素丽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企系,在企业工作7年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调入原省机械厅,2000年机构改革时调入审计厅。

在厦门大学入党的她,时刻不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勇于挑起重担任主审,加班加点成为她工作的常态,曾经为了延伸审计赶任务,她10天跑了3个设区市的6个县(区),几乎天天在路上。付出就有收获,她参与审计的多个项目被评为全省优秀、厅机关优秀项目。

除了做好审计业务工作外,洪素丽还曾兼任厅机关妇委会副主任8年,她带领妇女干部,积极参加省妇联、省直妇工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倡导良好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厅机关妇委会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她用智慧、汗水和忠诚展现巾帼英姿,得到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认可,有5个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其中2014至2016年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记三等功1次。有6个年度民主评议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在单位,洪素丽是风风火火的业务骨干;在家庭里,洪素丽却是柔情爱家的好女人。身兼女儿、儿媳、妻子和母亲等多重身份,洪素丽家里家外一肩挑,工作再苦再累也要尽家庭责任,以身作则传扬好家风。

2004年,洪素丽的母亲被确诊为胃癌晚期,洪素丽夫妻将母亲接到福州尽心医治。后来母亲病情加重,大小便失禁,无法再次手术,只能中医调养。那段时间,只要在福州审计,不论多远,洪素丽每天中午都骑车回家照顾母亲,周末陪母亲去看医生。

母亲去世后,担心父亲晚年孤独,洪素丽夫妻俩又将老人接来一起生活,每天中午坚持回家照顾老人,周末全家陪伴老人去公园散步,十几年如一日。住在长汀的婆婆年近90岁,夫妻俩不能时刻陪伴,就帮她请钟点工帮忙,丈夫每月抽个周末回去看望老母亲。国庆和春节长假,他们都是全家一起回去看望陪伴老人。在洪素丽夫妻的照顾、陪伴下,家里的两位长辈身体健朗,一家人安心地工作、快乐地生活。洪素丽说,“孝是做人的根本,作为子女为父母尽孝都是应该的。”

葛兰妹:青山悠悠心不老 愿为青山奉献到底

在建瓯市吉阳镇,提起葛兰妹这个名字,认识她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葛兰妹是一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闽北第一支妇女耕山队的创立者。50多年来,在她的带领下,耕山队坚持“红旗不倒、队伍不散、精神不垮、创业不止”,队员们用勤劳的双手把荒山野岭变成了林海果山,变成了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她们的骄人业绩和创业精神令每一位前往参观的人为之动容。

1963年,葛兰妹作为当时玉溪大队妇代会主任,组织成立了八闽大地上第一支以妇女为主的独立集体劳动生产组织——玉溪耕山队,在党中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下,他们主动请缨,承包荒山,植树造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十年来,耕山队员们在队长葛兰妹的带领下,克服种种困难,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从最初的几十亩垦荒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先后拓绿了9座大山,耕山面积达2000多亩。过去的荒山野岭在她们勤劳的双手中变成了一片片苍翠的林海,变成了一座座丰硕的果园,绘就了一幅美丽的立体农业锦绣画图。

饮水思源。耕山队在葛兰妹的带领下,不断扩大集体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先后投资400多万元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从1993年起为全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慰问金;1994年起设立了对本村考上大本、大专、中专的学生发放奖学金,至今累计发放80多万元。葛兰妹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一辈子要记牢‘为人民服务’,并用真心、尽全力,一步一步去践行它。”

植树不忘育人。尽管创业初期生活困难,葛兰妹也没有忘记照顾家庭、教育好子女,公婆一直由葛兰妹夫妇供养直到去世,家境转好以后,葛兰妹还尽力接济生活困难的亲友。对子女教育也非常用心,她总是教导3个孩子: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3个孩子遵循她的教导,相继考上了大学。

如今葛兰妹年事已高,却舍不得离开她亲手栽下的悠悠绿林,离不开她亲自开垦的这片热土。3个子女就顺从她的意愿,周末回到乡下陪她。2017年底,82岁高龄的葛兰妹不慎摔倒,导致腰部骨折,需要卧床不能自理,她的子女、媳妇、女婿关心备至、尽心侍奉,在外就读的孙子们则常常电话问候,葛兰妹十分欣慰,逢人就说,有青山相伴,有家人陪伴,自己的心永远不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