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闽味
3上一版  下一版4
 
红砖古木 还原“东方廿五坎”风貌
优化不动产抵押登记流程 全程网办只需24小时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年10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砖古木 还原“东方廿五坎”风貌
去年一场大火烧了这座大宅的9坎店面;为了恢复原貌,当地政府通过产权置换划为国有,近日开始修缮,工期6个月
修缮工作启动,工人们正在清理杂物
﹃东方廿五坎﹄两侧长廊相互贯通
涵江二十五坎是最有特色的民居之一

N海都记者 陈海容 林养东/文 马俊杰/图

海都讯 明年4月,被大火毁了古貌的莆田涵江“东方廿五坎”将恢复原貌,这座有25坎店面的大宅于1933年建成,见证了涵江“小上海”历史,是过去商贸发达的一处重要遗迹,然而去年初的一场大火烧了9坎店面。经当地政府研究,通过产权置换的方法将烧毁房屋划为国有,同时,还在旧货市场购买过去旧城改造拆除的古木等老构件及红砖,遵循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投入246万元修缮大宅。

近日,海都记者重返“东方廿五坎”,长廊外、石桥边,已悬挂起施工警示标志。记者在现场看到,9坎过火栈房,残垣断壁,内外早已杂草丛生。部分坍塌的房屋,横七竖八地散落着被烧成黑炭的房梁及碎裂的瓦片。拱门长廊下,工人们正在清理杂物、清除杂草,为施工做清场准备。

“这座建筑的产权属于当地居民,此前有20多人居住在这里,部分房屋对外出租。”涵江区文管办主任贾国民告诉记者,“东方廿五坎”遭遇火灾后,涵江区很重视,把修缮事宜提上议程。因其属于私有财产,且涉及众多产权人,要所有产权人统一集体修复,才能恢复原貌。但住户无法达成一致,最终经区政府研究,决定通过产权置换的方法,把过火的9坎栈房划为国有。今年初,决定由区文管办负责牵头,组织修复。

“为尽量还原它的昔日风貌,修缮将尽可能采用原有材料。”贾国民介绍,现场杂物清理完毕后,缺乏的红砖和构件将到旧货市场,与过去旧城改造拆除的老民居构件进行对比,选择同时期且尺寸合适的进行添补。在加固地基后,采用原有材料复原屋面、墙体、地面。此外,和“东方廿五坎”一并建造的东桥也将在此次修缮工程中进行加固维修。整个修缮过程遵循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工程总投资246万元,工期6个月。修复完成后,涵江区政府将按莆田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加以综合利用。

□相关链接

“东方廿五坎”见证了涵江的商贸发达

悬山顶,燕尾脊,红瓦房,在莆仙地区,分布着大量具有莆仙特色的“红砖厝”。这种红砖厝是古建筑中的典范,自成一派风韵,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上世纪30年代,因海运、商贸业发达,涵江商贾云集,被誉为“小上海”,当时建起的大宅如今成为涵江最具特色的民居。

“东方廿五坎”建成于1933年。厚重敦实的红砖外墙、整齐美观的西式拱门、悠长通透的中式长廊,这座上下两层、有25个红砖拱孔的骑楼,由当地商人陈湖松、陈济松兄弟斥巨资建造。上世纪20年代,陈家兄弟两人靠着经营煤油和豆饼发家,成为当时的涵江首富。后来,兄弟俩就在涵江镜鸿里挖沟填土打桩,利用进口的红砖和水泥,建成这座拥有二十五间店面的大楼,并挂起“涵江通美商号”的招牌。当时的涵江,有着“水上威尼斯”的美称,而“通美商号”正是当时货物进出的中心。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