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政经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爱国路2号费尽功夫焕新颜
预防交通事故整治非法拼装车
城厢警方建设治安生态圈
民警千里追缉逃犯躲藏16年终落网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年1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国路2号费尽功夫焕新颜
建于晚清,曾是美国驻福州领事馆;如今修旧如旧,记者专访工程师,揭秘其异常艰难的修缮过程
▲改造前的爱国路2号外墙,有许多乱搭盖
修缮后的老楼,尽显历史韵味
老楼之前被改变了格局,修复工程师说,修缮的每个细节都需反复考据与论证
克服了许多难题,才复原了壁炉

N海都记者 赵杨/文 肖春道/图

海都讯 从闽江边沿着亭下路而上,一条从仓前蜿蜒而上至烟台山麓的小道,散落着卓氏民居、林雪樵世幼科、蔡志远宅、清朝美国领事馆等老建筑。如今,这处数百米的蜿蜒小道,正成为福州许多文青“打卡”胜地。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来榕召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培训工作,并走访、考察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等,不少老建筑的修缮与利用,获得了专家的点赞。其中,爱国路2号作为烟台山曾经的17个领事馆中最具代表性的西式建筑之一,也是修缮最具特点的古建筑。记者日前专访了该项目的修缮总工程师,探秘其异常艰难的修缮过程。

修缮前曾住23户居民

古朴而又不失华丽的院落大门,黑色的铭牌将爱国路2号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院落内,一座白色的小洋楼,素雅中透露着耐人寻味的韵味。古色古香的石板路,穿插在绿色的园林景观中,香樟、芒果、荔枝等古树,成了历史变迁的见证者。院落里,不时有参观者有序而入。想一睹爱国路2号的芳容,可提前预约。

爱国路2号始建于晚清(1863年),见证了百年烟台山的兴起、繁盛与没落。院内建筑为砖木结构,共有三层(包括一层地下室),墨尔本大学图书馆里的《美国驻中国福州领事馆领事报告(1849—1906)》也记载了这座建筑的身世,最早为J.Forster洋行所有,经营茶叶生意,几经易主后归属怡和洋行,在1891—1928年租借给美国作为领事馆。之后,被当做民居使用。

为寻本真颜色颇费周折

2015年,爱国路2号开始修缮,2017年9月完工。“在修缮勘察时,这栋建筑里还住着23户居民。居民们根据生活需求,改变了它的空间格局和使用功能。”该项目修缮总工程师林奶明介绍,历史久远与功能变更,改变了爱国路2号原有的模样,如何尽可能恢复最初的建筑形态,异常艰难。

每个细节都需反复考据与论证,色彩是其中颇为曲折的一环。林奶明告诉记者,在修缮前,这座建筑的外部窗户有红色、黄色等。

为了确定当年窗户的颜色,设计人员费了一番工夫,考证了当年美国驻福州领事葛尔锡所写信件与领馆照片,以及美国白宫建筑色调与厦门鼓浪屿等地美国领事馆资料照片,确定其外窗为白色西式百叶窗。

而房间里的门套漆,如今全部为橄榄黄,这种颜色被认定为最初的色彩。“后面入住的居民每装修一番,就刷一层新漆。”林奶明说,他们看到的门套,盖了很多层的油漆,而最底层的,就是这种橄榄黄。

之后,他们又走访了年龄大的原住民,并且到美国的博物馆查询历史资料,再三确认,当时的门套漆就是如今的这种橄榄黄。

壁炉差点无迹可寻

“融合了西方古典主义、巴洛克等多种建筑风格。”林奶明说,在这座老楼里,壁炉显得颇为养眼。不过,此前这里的壁炉差点无迹可寻。

林奶明告诉记者,在修缮勘察时,原有的8个壁炉,破坏严重,只剩一个尚有三分之一的“残躯”。

设计师通过原住民口述,及在美国的相关资料中寻找线索,最终才确定炉壁及炉胆的制式及位置。

而老楼南侧的二楼露台,也险些错失。林奶明表示,在修缮前,这里仅余残缺不全的立柱,他们发现此处窗户制式与别处不同,便推断此处非窗而是门所在位置,后从原住民口述中才得知,之前此处因雨水渗漏被拆除。因此,在修缮后,复原了此露台。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