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1版:导读
下一版4
 
文光宝塔“回家”
导读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年1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光宝塔“回家”
它建于北宋,原先立于福州城门村鳌顶峰上,40年前搬到于山存放保护,如今迁回原址
文光宝塔重新立于鳌顶峰上,眺望乌龙江和五虎山
于山上待迁移的文光宝塔(摄于十一月)
搭脚手架拆塔
在于山台阶上铺木板运塔石

N海都记者 石磊磊/文 黄孔瑜 毛朝青/图

海都讯 昨日中午12时50分,在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城门村鳌顶峰上,伴随着一阵鞭炮声,离开这里近40年的文光宝塔,终于“回家”。这座文风塔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转移到于山风景区存放保护。如今,鳌顶峰上不仅有这座宋代古塔,还有宋代摩崖造像,村民们期盼相关部门能在古迹周边,规划修建公园,加以保护。仓山区文体局表示,明年会为古塔申报文保单位。

搬家历时一月 重立鳌顶远眺乌龙江

过去的近四十年时间里,文光宝塔一直矗立于福州于山风景区的戚公祠西侧(相关报道详见11月23日头版)。该塔通高5.7米,是一座七层八角的石构实心塔。考古专家根据宝塔的形制,鉴定出这座宝塔可能建于北宋时期。

从11月24日开始,文光宝塔的迁移工作就全面展开。上周开始,在城门村鳌顶峰上,古塔构件开始在基座上安装,朝向是正南面,眺望乌龙江和五虎山。

昨日中午12时50分,古塔的塔尖完成了安装,这意味着历时近四十年,城门村完成了古景的修复。

村民捐15万重修 菜园里找到古塔残件

迁移过程中,施工人员先是在宝塔四周搭起脚手架,从塔顶开始拆卸宝塔。拆卸过程中,工人要敲掉接合宝塔各个构件的水泥。拆解的构件,要用葫芦吊慢慢地运到地面。塔的构件从几十斤到数百斤不等,最底部的一层塔身需要8个壮劳力搬运。从于山戚公祠西侧到风景区大门,有数百米的道路无法通车。施工人员在石台阶上铺上木板,用板车将大的构件运走。

回到城门村,古塔要穿行学校和工厂,才能回到鳌顶峰上的原址,村民们为此修了一条便道。古塔原址做了三层的基座,这让古塔的整个高度达到了6.3米。

此次回迁工程,当地村民捐资15万元。古稀之年的村民林斌回忆,从自己上一辈开始,文光宝塔就没有了塔尖,有种说法是被台风吹断的。重修过程中,他们在原址旁的菜园子里,还找到了一块古塔的残件。林斌说,当时文光宝塔的基座还没有移走,后来被石匠敲开,散落到一些村民家中。古塔在于山时进行了修复,塔尖、基座和一些构件都是后来做的。找到的这块古塔残件现在虽然用不上了,但放在现场,算是和古塔团圆了。

比邻宋代摩崖“飞来石”将申报文保

“这座文风塔建好后村里出了不少名人,我们也希望古塔回家后,村里的孩子能好好读书,为家乡争光。”一位村民说,他们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在鳌顶峰附近,规划一座小公园。

一位老人告诉记者,离鳌顶峰几百米远的地方,还有一处景观——城门山摩崖造像。造像是在“飞来石”下,这处飞来石和漳州东山的风动石齐名。

摩崖造像两侧有“绍兴

壬午”(1162年)、“梁全造”等字,南侧还有“元丰五年夏月初十日石”(1082年)的楷书题刻,这些题刻的年代分别是南宋和北宋。1986年飞来石就成为福州首批文保单位。

昨日,记者采访了仓山区文体局的相关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文光宝塔目前还没有申报文保单位,古塔回家后,他们会去现场走访,计划明年为其申报文保单位。

林先生获报料费80元

下一篇4